广府传统婚俗第四代传承人在中山六路惠吉东开了家“文化馆” 睇下旧时广府人点样“拉埋天窗”

信息时报 2020-10-16 00:56

新娘子的嫁衣。 卢玮玮和徒弟余朝锋。 卢玮玮特制的“金玉满堂”,寓意“马到功成”,“富贵逼人”。 过大礼时需用的干果。 婚礼用的大葵扇等物品。 卢玮玮介绍,这些老物件都是她收集回来的。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黄丽霞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胡瀛斌

十一假期历来受新人青睐,是扎堆举行婚礼的高峰期。作为人生的重要礼俗之一,人们素来非常重视婚礼,而你又是否知道,广府传统婚礼习俗已经入选成为非遗项目了呢?

今年2月,越秀区人民政府网站公布了越秀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广府传统婚礼习俗名列其中。对很多人来说,广府传统婚礼习俗既熟悉又陌生,因为随着现代简约婚礼的盛行,越来越多传统婚俗文化渐渐被人淡忘……位于越秀区惠吉东路1号的广府传统婚俗文化馆,国庆期间正式开放。想要了解广府传统婚礼习俗的人,不妨前去一看。

我想让现代人在充满仪式感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广府传统婚俗第四代传承人卢玮玮

以前都没有见过这些东西,今天看到后挺开眼界的。”——市民张小姐

以前这里是一个空置的房子,如今能够引入非遗项目,增加了社区文化内涵。”——街坊刘姨

走进广府非遗:

择吉日过大礼 传统广府婚俗仪式感满满

广府传统婚礼习俗,其实并不拘于广州本地,在佛山、中山、香港、澳门等广府地区也同样盛行。择吉日、过大礼、落栊、安床、开脸、上头……这些广府传统婚礼习俗中的环节,最早可追溯至周代的“六礼”。

对于准新郎新娘来说,结婚前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就是择定良辰吉日。定下好日子后,男方便会带礼金和礼品到女方家提亲,又称“过大礼”。不同于普通见家长,双方家人都会非常重视过大礼的礼品,像是海味、椰子、生果、莲子等物品一定不能少,而且所有礼金、礼品的数量一定要双数,寓意着“好事成双”。当女家接受提亲后,小舅子们便将嫁妆箱抬到男方家中,俗称“落栊”。而“落栊”需要准备的物品,同样大有讲究,一般包括百合、莲子等好意头的物品。

“落栊”完成后,接下来便是安床环节。就像电视剧中常见情景,“好命婆”会在新床上撒上寓意着“早生贵子”的红枣、桂圆、花生等干果。而礼俗进行到这里,新娘子也可以开始好好装扮自己了。“女子出嫁前去净脸和脖子上的汗毛,也就是俗称的"开脸";还要将辫子改梳成发髻,也就是"上头"。”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广府传统婚俗第四代传承人卢玮玮表示,婚礼前,新郎和新娘还会各剪一小缕头发放到红包里,寓意“结发为夫妻”。

婚礼当天,新郎和伴郎团还需经过“过五关斩六将”才能接到新娘,而这一习俗在不少新式婚礼中至今仍保留着。

广府婚俗传承人:

因责任感传承“老行当” 在学习中不断创新

一套完整的广府传统婚礼进行下来,全靠“大妗姐”——负责安排打点大小事务的重要人物。卢玮玮介绍,大妗姐正式成为一门行业,可以从自己的太姑婆说起。“清末民初时期,太姑婆学习了一些文化知识,会帮助东家打点婚礼事宜。后来她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谋生手段,慢慢地衍生成了大妗姐这个行业。”

从小接触传统婚礼习俗的卢玮玮,在姥姥的带领下传承了这门技艺,如今,坊间人都尊称她为“八姑姐”。和印象中文化水平不太高的大妗姐不一样,卢玮玮曾到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学习工作。她表示,做这个工作需要懂很多知识。为了更好地为新人服务,她不仅要熟悉传统婚礼习俗,还得懂主持、会化妆。“目前我已经考取了高级美容师、高级化妆师等50多个职业资格证。”

在卢玮玮看来,她之所以一直从事这个行业,不仅仅是因为兴趣,更是因为一份责任。“我想让现代人在充满仪式感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已经入行23年的卢玮玮坦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懂得传统婚俗的人越来越少。为了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卢玮玮也应运改变了一些习俗。“过去。新人出嫁前要煲艾草、柚子叶水等"洗身";如今,我将其制作成喷雾,既便于携带,也便于使用。”

建广府传统婚俗文化馆:

为收集老物件“得罪”人盼传统婚俗文化得传承

为了将广府传统婚俗文化记录下来,早在2018年,卢玮玮就有了开建婚俗馆的想法。“我之前住在六榕街,对社区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我想将这项非遗文化引入社区,增强六榕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相关工作人员的支持。8月中旬,广府传统婚俗文化馆开建,历时一个月完工。

这家广府传统婚俗文化馆面积并不算大,100平方米的两层空间里,摆满了20世纪30年代至今与婚庆仪式有关的图片、用品、饰品等。过大礼用的饼盒、开脸用的棉线、上头使用的梳镜等一应俱全。这些大大小小的物件,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婚俗历史变迁图。

卢玮玮开玩笑说,自己为了收集这些东西“得罪”了不少人。“很多东西都是亲戚家中的,有些甚至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他们也有点不舍得,我可是磨掉了不少嘴皮子。因为我希望通过展示实物,让大众能更直观地感受广府婚俗的变化,以及这背后饱含的岭南文化内涵。”

广府传统婚俗文化馆开馆后,很快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探馆。记者采访当日,一位住在附近的外国友人饶有兴致地逐一观赏这些老物件,还不时向旁人请教其中蕴含的寓意。看到街坊市民对广府传统婚俗如此感兴趣,卢玮玮开心地表示,下一步,她会继续将非遗项目推广进校园、社区。“比如教学生们制作在婚礼上需要用到的手工艺品、食品等;设计推广相关文创产品,将非遗带到大众的身边。”她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方法,来增强学生与社区居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

新闻推荐

中山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部署23项任务 覆盖五大方面

完善标准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度;健全供给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群众获得感;搭建多元平台,提升社会文化服务主体参与度;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