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越来越多困难群体通过入住安居房、申请租赁补贴的方式 搬进“安乐窝” 筑梦奔小康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中山市“兜底”民生力度不断加码,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通过入住安居房、申请租赁补贴的方式搬进“安乐窝”。有了可以稍作歇息的港湾,他们也增添了更多奔赴前程、筑梦小康的勇气和动力。
见习记者 陈家浩
本报记者 张房耿
贴心安置,退伍老兵有了温暖归宿
石岐人荣叔是位退伍老兵,从抽屉中拿出证件和照片,他回忆起峥嵘岁月。荣叔1979年入伍,1982年退伍回到中山,在政府推荐下先后从事食品加工和环卫工作。如今,他在酒店的后厨打临时工。
虽然是中山本地人,荣叔也有难觅安身之地的烦恼。“父母留下的老祖屋年久失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我也试过租房,但居无定所。”2015年,荣叔在社区居委会推荐下申请了单间安居房,解决了住房难题。
走出电梯,贴有“光荣之家”牌匾的2603号房就是荣叔的家。22平方米的安居房,阳台、厨房和洗手间等一应俱全,荣叔自己购置的55寸大电视也格外显眼,阳台上则有几盆花草和几只小乌龟。打开房门,清爽的风穿堂而过。
“荣叔住的是专门为独居人士准备的"单身房",只需带齐随身物品便可入住。”市住保中心副主任高隽介绍。作为优抚对象,荣叔获得了租金减免,每个月还有1200元优抚补贴,加上打散工,荣叔每个月约有3000元的收入。“感谢政府帮我解决了住房和生活的大问题!”荣叔说。
2万套公租房,为困难群体提供“港湾”
记者从市住房保障中心了解到,自2011年正式交付使用以来,位于南外环的祈安苑一直是困难群体安居的乐土。随着2019年最后一期完成交付,祈安苑目前已拥有2780套住房。“今年7月,我们将申请人上年度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由2847元提高到3062元以下,门槛降低意味着有更多困难群体可以申请入住。”相关负责人介绍。
祈安苑中的公建配套十分齐全,树木园和楼下的健身器材让居民在工作之余可以活动身体,准备交付使用的幼儿园、特意配备的公交线路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便利。最近,祈安苑正筹备在电梯中加装人脸识别系统,“刷脸”不仅能将居民直接送到所属楼层,为长者、残疾人等提供便利,也能防止外人混入。与市民政局、南区街道办事处共同建设的祈安苑活动中心也将有图书馆、舞蹈室等陆续进驻。
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科科长彭紫春介绍,2011年,中山市开始大规模建设公租房,主要解决本地户籍中等偏下收入人群以及工业园区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公租房已经达到2万套。
困难群体安居不再是“单选题”
考虑到公租房的位置相对固定,部分困难群体的上班、上学存在不便,市住建局灵活根据每平方米租赁补贴标准、保障人口数、补贴系数等计算出月租赁补贴金额,并据此对困难群体进行补贴。市住保中心主任苏明光介绍说,领取补贴后,困难群体可以自由选择租房地点,为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
家住东区竹苑新村的梁先生是领取租房补贴的家庭之一。梁先生是快递行业的一名仓管,月收入有六七千元。但两年前二孩出生后,家庭开支多了不少。“目前居住的房屋是熟人租给自己的,月租只要1000元,尽管已经比市场价低了不少,但我依然很有压力。”
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梁先生一家有四口人,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为1935.42元,符合申请家庭住房租赁补贴的标准。目前,梁先生每个月可以享有864元的补贴,这笔补贴将持续2年时间。“有了这笔关键的补贴,每个月的月租我只需要自费136元,两个孩子的吃穿就有了更多保障!”梁先生高兴地说。
“从2020年1月至9月,我们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359户,投入总金额已达到162.2万元。接下来,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强小区管理,让更多困难群众可以入住心仪的"安乐窝"。”苏明光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倩)今年中秋碰上国庆,又是疫情平稳后的第一个小长假,看电影成为许多中山市民在假期的娱乐方式之一。记者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