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忘勿忽视 社区关爱要做早 中山市多镇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举办系列活动,提升市民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认识度
昨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不同镇区在前后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多名社工告诉记者,在很多市民心中,老人健忘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各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和社区一道“各施各法”,一方面推广知识普及,一方面通过早期筛查并开展干预活动,以延缓部分老人恶化的趋势,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文/本报记者 徐钧钻 见习记者 陈家浩
图/本报记者 徐钧钻
【现状】
大多市民对老人健忘
没有足够重视
“2/3的人认为痴呆症是衰老的正常现象,1/4的人认为在预防老年痴呆症方面没有什么能够做的。”这是去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2019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对失智症的态度》的结论之一。对于老年人的健忘,过去人们往往喜欢用“老糊涂了”来概括。实际上很多人并不了解,由阿尔茨海默病引发的老年痴呆并不是一种正常的衰老现象。
当天的西区烟洲公园,分为知识展示区、早筛区、闯关区和桌游体验区等多个内容。在知识展示区,居民可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和了解认知障碍症。生动形象的漫画小册子,让居民通俗易懂地了解认知障碍症的征兆、不同时期的特征表现;充满趣味的小视频,所展示的其实是认知障碍症患者的日常,一个个小故事让大家在欢笑后有了更多思考。
居民林姨告诉记者,她身边就有这样的老人,常常会有忘记自己在哪里、把物品放在不恰当的地方等“奇怪的行为”,但很多人不知道患了认知障碍症。而在早筛区,专业医生和社工正在给居民做认知障碍症早期筛查、基础健康检查,让居民及时了解自身身体情况,“即使我们西区从2016年开始开展类似的项目,但是大部分老人在活动筛查出有阿尔茨海默症倾向后,并没有及时到记忆门诊就诊,大家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中心社工侯雅梦对记者说。
【应对】
西区:每年早筛300例老人并建立健康档案
在西区长洲社区,56岁的李叔曾从事运输行业,近一两年,因为经常记错路而提前退休。通过到医院诊断,发现同时患有帕金森和阿尔茨海默症。“家人不知所措。于是在一场社区宣传活动中,李婶找到我们求助。”在西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介入后,如今通过一周一次的护工上门,并定期到站点开展桌游游戏、手指操等,李叔的病情维持了稳定。“家人也在为其安装了定位通讯工具后,放心地上班去,没有因此而改变家庭成员的生活轨迹,成为大家的负担。”侯雅梦说。
2016年,侯雅梦所在的西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启动了“大脑重返青春”认知障碍症服务计划,并从去年起每年早筛300例老人建立“健康档案”。
“阿尔茨海默症分为现实导向、记忆力、判断力、语言能力、专注力等方面的下降,不同的老人有着不同的情况,我们发现有的老人逻辑很好、对答如流然而却忘记自己的名字。我们会针对老人早筛的结果,有针对性地为他们送上游戏或护理服务,暂缓他们的恶化趋势。”侯雅梦说,这样的举措是希望让那些即使对病情不够重视的老人也可以享受到关爱。与此同时,西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通过小程序、抖音号进行相关的健康主题宣传,制作生活工具书、“出门六件事”海报等帮助老人对阿尔茨海默症有更直观的了解。
南头:建立志愿服务队“以老养老”
在引起大部分老年人对阿尔茨海默症重视的前提下,南头镇社工综合服务中心资深社工梁明茵策划的“医社同行”长者认知障碍服务,创新方式,通过链接医生,培训老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为一批健康老人家赋能。并让志愿者对社区的长者进行初筛,为后面社工开展个案服务及社区教育活动做铺垫。
今年65岁的王丽霞退休前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后专注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目前已有好几次入户服务经验,上个月便和社工一同探望了服务对象黄爷爷(化名),“这位爷爷已经75岁了,由于患有认知障碍,行动、言语比较迟缓。我拉着他聊聊天,一起唱大家耳熟能详的红歌,考虑到爷爷曾是宣传队出身,我们还带去了二胡,充分激发他的兴趣。”王丽霞表示,在出发前,自己已经充分学习过认知障碍的相关知识,还带着黄爷爷做起了手指操,由于自己也有一定的岁数,与患有认知障碍的长者之间有更多共同话题。
梁明茵说,目前南头在“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服务模式下,医生通过培训,用专业能力为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增能,志愿者掌握了早筛工具的使用,以及部分简单的认知训练方法。在志愿者有一定知识基础下,社工组织带领他们落户和开展宣传活动,目前已经共为南头220名长者进行初步筛查,还可以为个案提供个案训练服务和心理辅导服务。“这样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社工人力的不足,长者服务长者的模式也让老人家更加敢于接受自己的病情。”梁明茵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映夏通讯员李阳)昨日,记者从市卫健局了解到,为进一步规范中山市健康科普宣传工作,为民众提供科学、通俗、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