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香山人眼里的台风天
这段时间,中山市气象台频频发布雷雨大风预警信号。飓风和雨水送走了人们惧怕的桑拿天,带来了丝丝凉意。
中山地处东南沿海,受季风环流影响,暴雨和台风历来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尤其是夏秋季,降水充沛,台风频繁。古代香山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描述风雨图景的诗文,颇具岭南特色。
■雨前妙趣 榕子飞打屋
将雨
清·黄培芳
山雨尚未来,
山风已相逐。
榕叶吹满庭,
榕子飞打屋。
清代香山人黄培芳的这首《将雨》,描述雨尚未到来,风相竞逐,庭前大榕树叶子被吹得满庭飞舞,榕果在风力作用下甩出,打在屋瓦上呯呯作响,声音晴朗急骤,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浑然相合,逸趣横生,岭南庭院雨前之景跃然纸上。《清代香山诗萃》选录者评价其为“小诗甚妙,确是岭南雨前情景,不能移至他处,诗人恰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捕捉镜头于嘘吸之间,而得天机妙趣。”
榕树是岭南地区常见的绿树,其适应力强、生长快、生命力强,旧时村头、巷尾、田间常见,至今市内百年以上树龄的榕树数量不少。七八月香山地区雨多,也正是榕树满子之时,诗人结合时节、时物,描画雨前“榕子飞打屋”,闲适之情展露无遗。
■风中无奈偃禾岁熟今则无
同是写风雨,另一位香山诗人何瑞龄,却没有这么闲适的心情,他在风雨里看到的却是飓风伤民、时艰无奈。
飓 风 歌
清·何瑞龄
壬辰之岁多飓风,七月四日势方雄。七月八日风更烈,群龙驶走声摩空。倒吹海水遥天立,涓滴不使流向东。征兵封家姨,乞师飞廉伯。跋扈将军令若山,一往楼阁皆震坼。木棉撑天稍倔强,枝枝横揉向空掷。腐儒浪说杞人天,到此方知真局蹐。凭空幻出巨鹿战,膝行诸侯气屏息,返旆西南簸陵阿,还似后先灭虞虢。风定村农哭田间,惜哉枉勤终岁力。吁嗟兮!杜陵屋,香山裘,书生空切当世忧。偃禾岁熟今则无,嗷嗷之鸿方待哺。
香山小榄人何瑞龄,清道光十四年(1834)甲午科举人。他的这首《飓风歌》描述的正是台风过境香山的景象:风势猛烈,呼呼作响,宛如“群龙驶走”,把海水吹得倒转过来,垂天而立,一滴也不能向东流去。又引用“封家姨”“飞廉伯”两位风神以及“跋扈将军”的典故,叙说飓风肆虐大地,所到之处楼坍阁塌、片瓦不存,参天木棉树稍倔强,但树枝也被吹得横七竖八,摇摆不定。诗人亲眼看见飓风横行,慨叹这不是迂腐秀才卖弄的“杞人忧天”传说,而是真正的自然灾殃,让人“局蹐”(畏缩)发抖。
诗歌后半段,诗人又记录台风登陆之后,由“巨鹿之战”变幻成“膝行诸侯”一样风平气息,原来风头一转,驰往西南,横扫山陵,正如使用了假途灭虢之计一样。风势平定之后,村民们都在田头泣不成声,飓风伤禾稼,一年辛劳,收成却没有了指望,家里却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诗人以“杜陵屋”“香山裘”的典故,表露“书生空切当世忧”的无奈,体现了其一介书生却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香山县志》明确记录的明代以来大台风就有近50个,影响轻则“大风拔木”“海潮溢”“屋瓦皆飞”“飘舟无数”,重则“陂池溃决”“民居毁塌”“民多溺死”。在古代,由于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村民的生产、生活设施在台风面前不堪一击,每遇大台风正面袭击,必破坏严重,百姓苦矣。
庆幸今日,生产生活条件变化翻天覆地,预报预警、防风防汛及时充分,我们能安坐家中,淡然看台风过境。
注:诗文注释参考中山历史文化丛书第三辑《清代香山诗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灿霞)记者从枫溪警方获悉,日前,枫溪警方在市公安局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抓获公安部督捕的故意伤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