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变成卫浴间 “彩虹之乡”彩虹炫 中山对口支援的西藏工布江达县农村民生基础设施大为改善

中山日报 2020-09-11 07:11

村干部米玛家,院子里原来的牛棚拆掉后,建起了一个现代化的卫浴间,集冲水厕所、洗衣机、淋浴房于一体。在西藏工布江达县的318国道上,距离县城11公里的唐丁村是一条在群山环抱下的传统藏式村庄。村里人口不多,50多户人家中大部分都养牛。以前住两层楼的居民,家里上层住人、下层住牛;而只有一层楼的居民,就在院子里搭个牛棚。院外的村道不仅窄,还全是泥巴。晴时尘土飞,雨雪天时泥泞难行。而工布江达却又偏偏时常有雨,因雨后常见双彩虹而被称为“彩虹之乡”。村干部米玛说,有时雨后路面都变成了一片烂泥,整只鞋子都全部陷进泥里,拔出来都难。再加上沿路混合着的牛粪,那景象实在难以言说。他所说的,一年前唐丁村的样子,让记者有点不敢相信。因为这与眼前的唐丁村相差太远。

文/本报记者 陈慧图/本报记者 文波

现在的唐丁村,民居还是传统民居,但村道已经全是硬底化的宽敞水泥路,足以让一辆大货车通过。各家各户的洁白院墙都粉刷一新,有的还画着各种乡村振兴的手绘宣传画,衬着墙头藏红或土黄的传统纹饰,很是漂亮。靠近318国道进村口的一堵院墙上,还有设计成山水画样式的汉藏两种字体——看得见山、留得住水,记得住乡愁。各家各院里也都不见牛,更闻不到牛粪味。牛哪去了?米玛说,现在村里在居民区以外找了一片地方,建了牲畜集中养殖地,各家各户与牛“分居”了。

负责唐丁村工程改造的工程负责人表示,原来村里的电线也乱拉乱搭、没有排水管网等。中山援藏工作队对整个村子的改造总共投资600万元,除了村道硬化,还有给排水、照明和附属配套设施。对于这些改造,村民们开始时也抱有些疑虑。如村道在某些路段拓宽需个别院墙退让、路灯照明改变位置等问题时,还需要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负责人指着一个Y字路口旁的大树告诉记者,但朴实的村民还是很想改善环境的。“这棵树本来是在村民院子里的。后来拓宽路面,村民主动将院墙退让,树才变成了在墙外路边。”

村庄整体硬件基础设施改善后,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渐渐地自觉改变。我们走进米玛的家中做客,这是一间典型的藏式风格民居。门窗框、墙壁、柜子上随处都画着精美的各种藏式纹饰,家具、生活用品也都是传统藏族器具。可当米玛推开后门,后院却另有一片天地。院子里原来牛棚的位置拆掉后,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卫浴间,集冲水厕所、洗衣机、淋浴房于一体。“现在管网通了,用水方便了,许多居民都主动建了卫浴间,这样更方便干净。”当我们告别米玛离开唐丁村里时,下起小雨,天空中出现了美丽的双彩虹。唐丁村,这个传统的藏式村庄,在援藏工作队的帮助下实现了如彩虹般美丽的蜕变。

中山援藏干部刘小忠,目前是工布江达县住建局副局长。他说,唐丁村只是中山在工布江达实施小康村建设的其中一部分。实施小康示范村建设是国家和援藏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中山对口支援西藏工布江达以来,共计投资了7200万元,实施了12个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援藏工作组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品规划建设,做到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大力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农牧民服务设施建设和高原乡村人居环境改造。改善乡村脏乱差面貌,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品质,使他们可以安其居、乐其俗。”

新闻推荐

中山市危急重症生命支持ECMO救治组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奔赴荆州筑起生命防线

中山市危急重症生命支持ECMO救治组支援湖北荆州(资料图)羊城晚报记者林翎通讯员林茹珠中山市危急重症生命支持ECMO...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