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实验小学名师倾囊传经 带出一批骨干
新学期开学,广东省黄伟祥名师工作室又取得一成果,6篇科研论文以专题形式发表于国家级教育刊物《中国信息技术教育》。黄伟祥来自中山市实验小学,做老师已22个年头,他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还是老师们的“老师”,引领一批学科教师成长为全国骨干教师、省名师培养对象、省骨干教师、市名教师、市骨干教师。过去一年,他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定为广东省优粤人才和中山市五层次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
名教师:带着精品意识完成工作
黄伟祥老师很忙,每天早上7点到校,晚上7:00下班,小病不请假,常加班加点,没有双休日。既要上课教学,又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带名师工作室,还有教研科研项目,他是如何做到的?
“不管是什么工作,我都是带着精品的意识完成。白天主要完成学校教学及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晚上安安静静做教学研究,二十多年都这样工作生活啦,习惯了!”黄伟祥说,“由于工作涉及面比较广,反而可以让我在工作中学到很多,综合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大局观意识更强了。”
对于教育教学管理,他以“勤”“实”“快”“精”四字当头,扎根课堂,以科研促教研。通过课例引领、专题讲座、听课评课、课题方案研究、论文修改等形式与老师们进行交流与学习,他还到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信息、科学、心理等学科进行听课评课,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方法。
“在与老师的互动过程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实现成人达己。”黄伟祥说。
名师工作室:一群人和很多节课的纠缠不休
以黄伟祥名字命名的名师工作室有两个,一个是由广东省教育厅选拔委托建立的广东省黄伟祥名师工作室,另一个是由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选拔委托建立的中山市黄伟祥名师工作室。其中,中山市黄伟祥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分布在中山市19个镇区,32所学校。其中22位是专职信息技术教师,16位是任教数学,8位是科学教师。有的是省、市骨干教师,有的是学校行政,有的曾在全国、省、市教学比赛中荣获过一等奖。
工作室助理、来自中山市实验小学的阮德怀老师介绍,广东省黄伟祥名师工作室是一个人和一群人的故事,是一群人和很多书的耳鬓厮磨,是一群人和很多节课的纠缠不休,是一个人带动一群人深入研究、不断探索的开始。
“遇见黄伟祥老师是我的幸运,他是我专业发展最直接的推动者和影响者。”阮德怀提到,在2019年4月,他发现了黄伟祥老师成家成名背后的秘密——对待教育教学教研问题的用心、专心、耐心、狠心。团队成员一同出发苏州参与研修学习,在高铁上,黄伟祥老师与家人报完平安后,立即拿出背包中的书籍,戴上耳机静静阅读。
在研修学习期间,黄伟祥七天的培训,七个晚上撰写了七次成果报告,推翻了六次,只保留最后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课题成果荣获了广东省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阮德怀说。
老师们的“老师”:在课堂上“摔打”
黄伟祥认为,名师的成长根基在课堂。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平台。“真正的名师是在课堂上摔打出来的。课堂,是老师劳作的田地,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结出的果子才会香甜。”
因此,工作室定期开展教学展示、学术沙龙、案例分析、专题研究等活动。黄伟祥老师从不“纸上谈兵”,以讲座和报告为成员和其他老师做经验分享的同时,还带头上示范课、下水课、研究课。他先后面向省、内外同行进行教学示范课20多节,开展专题讲座80多场,培训人数达9000多人次。工作室要求学员每月在校内开一节公开课,每学年在全市开一节研究课,将课堂作为学习型团队打造的着力点。
在他的带动下,工作室成员宋晓玉获得全国创新课堂教学一等奖;胡莉华荣获全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广东省信息技术课堂技能大赛特等奖;徐成刚荣获全国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许明伟荣获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第1名,并代表学科参加广东省总决赛。
据统计,工作室成员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获奖,国家级有8次,省级有21次,市级有32次。
新闻推荐
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暨第八届“珠江天使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节能环保行业完成决赛 中山市两项目获二等奖
本报讯(记者谭华健)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暨第八届“珠江天使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节能环保行业日前完成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