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理念融入中山人血液 成千上万的志愿者用行动提升城市温度,激励越来越多市民投身公益志愿服务
记者多方了解到,持续33年的中山慈善万人行感染了许多中山人,很多中山人参与活动后加入到公益行列,在不同的行业、岗位上传递博爱的城市精神。
本报记者 徐钧钻
●博爱的种子生根发芽
“当年我在中山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参加了中山慈善万人行。毕业后到市实验小学任教,负责学校的红十字会工作。今年的图片展,照片中有3幅出现我以及我的学生,有的在义卖,有的在巡游。”市实验小学教师黄权标回忆起年初的这场图片展时激动万分。
黄权标翻开泛黄的老照片回忆说,说起与红十字会的缘分,要数当时在中山师范学校参加中山慈善万人行说起。如果说在学生年代种下博爱的种子,2005年被委派到广西百色市凌云县实验小学进行长达两年的支教才让这个种子生根发芽。
“我永远都忘不了山区孩子那一双双对知识渴望的眼睛。”黄权标支教的两年间,充分发挥两地桥梁纽带作用,共为凌云县实验小学筹措价值3万多元的教学设备、图书等;他不辞劳苦,走访贫困的教学点,对贫困学生进行家访,牵线资助贫困学生共200多人次。与另一位志愿者早出晚归,只为寻访一名辍学的小学生。
回到学校,他更以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为己任,先后创建了“校园小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慈善万人行筹款义卖活动、校运会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假日志愿服务活动等,目前队员已达200多人。他以“小手拉大手”方式,带动家庭参与学校亲子义工服务队的活动。他还参与创建了中山市首批“医疗辅助队”。
今年1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实验小学的黄权标寒假过得不轻松。“学生们是否安全?”“是否懂得自我防护?”等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这个有着18年红十字志愿服务经历的人民教师。随即他迅速制订疫情防控期间的志愿服务计划,又一次穿上红十字志愿者马甲,在一堂堂志愿服务微课中践行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用行动让城市更美好
带上酒驾眼镜模拟酒后的视力环境、教育市民拒绝酒驾;登上电梯模拟急坠时的反应;这里还可以教你“如何做好心肺复苏”“高层逃离时绳索如何打结”“浓烟环境下如何逃生”等。在西区沙朗,一幢工业厂房模样的建筑,是2014年建成的中山市首个公益性应急救援科普馆,建馆人是一名红十字会志愿者陈朝阳。
陈朝阳说,他是一名新中山人,从事应急救护行业之前是一名广告人。12年前的汶川地震,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包括参与救援的志愿者,他就是其中的一位。在绵阳,他参与了绵阳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志愿服务,帮助接受救援物资。
有了四川救灾的经历,陈朝阳回到中山后,发现身边的中山人对应急救护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他于是毅然改变了自己的事业方向,从广告行业转向急救包产业,有了自己的公司后,他又筹资建了这个应急救护科普体验馆,接受学校、社区、机关单位等的免费预约。在馆中,人们通过参观、体验火灾逃生、地震自救、家居安全等项目,从中学到一些日常应急救护知识。他也因此在2019年荣获第二届中山市十佳红十字志愿者称号。
“中山是一座博爱的城市,如果说汶川地震的触目惊心影响了我往后的人生轨迹,那么中山慈善万人行早就影响了我对公益慈善的看法,否则我也不会在2008年以红十字志愿者的身份毅然奔赴四川。”陈朝阳说,在他身边还有很多和他一样深受慈善万人行影响而加入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如从理工女到心理咨询师、近年更发起临终关怀公益项目的潘菁华;退休后仍活跃在红会卫生培训中心、向市民提供急救培训的高小红;退休后足迹遍布各镇区从事义务献血宣传的冯卫忠等。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山人的博爱精神,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
新闻推荐
中山市三乡联凯印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公司主要从事包装印刷与纸张经营两大核心业务,现公司主要产品有彩色包装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