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第14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专家为市民健康把脉 鼻咽癌肠癌可早预防早筛查

中山日报 2020-09-02 06:37

近日,年仅58岁的香港著名导演陈木胜不幸因鼻咽癌逝世,43岁的《黑豹》男演员罹患结肠癌去世。鼻咽癌和肠癌有没有办法做到早期诊断,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9月1日是第14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结合今年的活动主题“健康要加油,饮食要减油”,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山市相关专家。

本报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林茹珠 唐柳青 黄琳

●鼻咽癌早筛查5年生存率超90%

鼻咽癌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高发肿瘤,其中在广东、广西常见,发病率为10-30/10万。中山属鼻咽癌高发地区,鼻咽癌高发于35-65岁的青壮年,早期鼻咽癌患者治疗效果良好,90%可以治愈或长期无瘤生存,但早期鼻咽癌常见临床症状仅为鼻咽局部病变引起的头痛、鼻塞、涕血、耳鸣等,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极易出现漏诊或误诊而延误治疗。

中山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季明芳表示,鼻咽癌的发病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即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EB病毒感染。中山市肿瘤研究所研究发现鼻咽癌患者在出现症状前,存在血液中EBV抗体升高并维持的临床前期,该研究结果为EB病毒用于鼻咽癌早诊筛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因此在鼻咽癌早期甚至在发病前几年,就可以检测到EB病毒抗体升高,发现早期鼻咽癌。

季明芳建议,生活在鼻咽癌高发区的居民,建议常规抽血检查EB病毒抗体水平。但是查出EB病毒抗体升高,并不等于一定就是鼻咽癌,无须太过惊慌,绝大部分人都只是病毒携带者,只有极少数人在特定的诱发条件下,病毒才会将感染的鼻咽部上皮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从而致癌。经过长期观察,EB病毒抗体阳性的人群鼻咽癌发病风险是阴性人群的20倍,建议阳性人群每年都要进行EB病毒抗体。

季明芳表示,从2009年开始,中山市开始进行鼻咽癌筛查,到现在开展10年共筛查了小榄、古镇、坦洲、南朗等6个镇区,筛查了7万多人,发现鼻咽癌患者100多例,75%以上是早期患者,其中年龄最小的30多岁,最大的60多岁。通过筛查,将鼻咽癌早诊率提高到75%,5年生存率超过90%。

中山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季明芳介绍,今年7月至8月在古镇开展了免费鼻咽癌筛查,已经完成了一万多人的筛查,高危人群占3%。此外,7月还在小榄镇对1000多名EB病毒阳性人群进行了复查,8月在民众镇开展了一千多例的复查。接下来,还要在南朗镇、阜沙镇、坦洲镇开展复查工作。

●肠癌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恶性肿瘤

《黑豹》男主角年仅43岁因结肠癌去世。据悉,大肠癌(结直肠癌),目前已经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三位, 85%以上的患者确诊时为进展期癌,5年生存率不到30%。而这些人本来可以避免的,因为结直肠癌虽然可怕,但却是为数不多的最容易预防的癌症。

“结直肠癌的风险与家族遗传(基因)、加工肉类(亚硝酸盐)、红肉、酒精摄入过多、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超重的体型都有关系。而预防结直肠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结肠镜发现早期病变(腺瘤),并将其直接切除。”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岑川医生表示,大肠癌目前认为是一种可以预防的肿瘤。一般建议40岁以上,没有家族史,没有特殊不适的人群,至少做一次无痛胃肠镜检查。如果完全没事儿,可以五年复查一次,因为从息肉长大变成肿瘤,至少要五到十年的时间,甚至更长。市人民医院平均每年做胃肠镜检查的超过一万人次。如果有家族史的,还是建议早点筛查,30岁开始甚至更早。

“我做过的手术中,有一个刚刚生完小孩的妈妈,大概30岁左右,确诊为结肠癌。因此建议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一般40岁以上的最少要做一次胃肠镜。”岑川医生说,如果通过胃肠镜发现消化道早癌,在内镜下做微创治疗,它的五年生存率是大于90%的。超过90%的大肠癌是有这种腺瘤型的息肉,就是由息肉慢慢发展演变过来的。也就是说,只要及时发现并内镜下微创切除息肉,就可以阻断其日后恶变的可能。

岑川医生建议,以下人群推荐及时做结肠镜筛查:40岁以上人群;有痔疮和长期便血的人群;直系亲属中有结直肠癌病史的人群;慢性腹泻,持续超过3个月的人群;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的人群;有慢性阑尾炎、胆囊炎或已切除阑尾和胆囊者;长期精神抑郁、近3个月有体重明显下降的人群;肥胖者,患肠癌的风险高于正常体重者。

●健康要加油

饮食要减油

市健康教育所副所长李阳表示,今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宣传主题为“健康要加油,饮食要减油”。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建议烹饪时多用蒸、煮、炖、焖、凉拌等方式;少吃油炸香脆食品和加工的零食,如饼干、糕点、薯条、薯片;购买包装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坚持选择少油食品;减少在外就餐频次,合理点餐,避免浪费;从小培养清淡不油腻的饮食习惯。

●根据四季变化选择养生方式

市中医院保健科医师黄娜娜表示,人们要根据四季的变化来选择正确的健康养生方式,如现在是秋季,秋季气候日渐干燥,温度和湿度逐渐下降,阳气渐弱,阴气渐强,人体腠理由疏松转为致密,阳气开始潜藏于内。但由于岭南地理位置特殊,其特色的湿热气候在季节反应方面又有独特之处,比如暑湿余热在秋初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南北对流的冷热空气造成的寒热温差大。因此对于适应能力较差的老人来讲,在暑往寒来、气候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要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养护,以确保身体安然无恙。

黄娜娜医师建议,秋季首先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10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为宜。秋季昼夜温差大,晚上睡觉时不宜使用空调或继续睡凉席,因为这样容易使人出现身热头痛、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秋季在饮食方面要以滋阴润肺、少辛增酸为基本准则,尽量多食滋阴润肺之品,如适当食用芝麻、百合、雪梨等以滋阴润肺。”黄娜娜医师建议,秋季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驱除“秋乏”。选择散步、太极拳、爬山等轻松柔缓的项目,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此外,山林地带空气清新,大气中的浮尘与污染物比平地少,空气含氧量高,在这样的环境中锻炼对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新闻推荐

2020年度市级众创空间认定名单出炉 11家单位榜上有名

本报讯(记者谭华健)日前,市科技局发布了《2020年度市级众创空间认定名单的通知》,中山市共有11家单位被认定为中山市市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