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沙人民会堂:静候蝶变 会堂及周边将开展景观提升工程,构建社区生活美好新图景

中山日报 2020-08-29 06:39

合欢树下,高沙人民会堂仍保留着最初的模样。8月27日,东升镇高沙人民会堂门前的合欢树下,绿影婆娑。“高沙人民会堂”几个大号字映入眼帘。这是一座具有岁月感的建筑,落成于人民公社时期,而今正静候华丽变身。

本地老人周耀堂为记者讲述了会堂的故事及变迁。根据“高沙社区美丽宜居示范村”设计蓝图,高沙社区将在高沙大道及高沙人民会堂周边开展景观提升工程,构建社区生活美好新图景。

文/图 本报记者 黄廉捷

实习生 吴欣桐

合欢树见证一段红色革命历史

高沙人民会堂旧址位于高沙社区源和南路,建于1962年,具有典型的人民公社时期建筑风格。记者来到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一棵树干略显斑驳、枝叶翠绿繁茂的合欢树,栽种于1946年。史料记载,当时张枫同志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在三区一带秘密开展革命活动,该树是他在和丰学校任教时种植。它见证了一段红色革命历史,与英雄事迹息息相关。

“会堂筹建时,我还很小,还到旧砖厂捡过砖。”70多岁的周耀堂讲起会堂往事仍记忆犹新。而今的高沙人民会堂仍是当地的活动场所,曲艺训练、咏春拳、围棋、乒乓球、甚至村民开会、节日庆典等一系列活动都在这里进行。社区里的老人时常在旁院的长廊里乘凉、聊天,悠闲自在又宁静美好。

周耀堂的家就在这座会堂后方,他和当年的小伙伴们见证了这座会堂拔地而起的过程,他告诉记者,这座会堂在文化生活匮乏的人民公社时期为高沙人带来了欢乐和趣味,在当时举办过粤剧团演出、曲艺社活动、播放电影等相关活动。另一位当地老人冯耀辉也表示,在当时,这算是该地区规模较大、活动较丰富的会堂。

关于合欢树,据周耀堂讲述,它曾被白蚁蛀空树干,一度濒临枯败,但社区请来专业的团队对其进行了挽救,并在那之后由专人负责照料,才得以让今人看到如此枝繁叶盛的一棵古树。

高沙人民会堂及周边景观将升级

高沙人民会堂内有传统农具展示和革命英雄人物介绍。谈到高沙人民会堂的历史发展过程,冯润辉对记者讲,1964年,中山经历过三场台风,周边地区的会堂大多被台风摧毁,只有这座高沙人民会堂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这是因为它的特殊结构——会堂两侧立有圆柱支撑,上方还有横梁架紧。而在2007年到2008年间,社区更对这座经历沧桑的会堂进行了重修保护,在对其进行修缮、加固的同时又使其恢复原样,保留下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

在社区精心的维护下,这座高沙人民会堂仍然保留着最初的样貌——坐东向西,砖木结构,阔20.8米,深40.5米,面积约842平方米。会堂为中西合璧的风格,外墙粉刷黄色灰砂,开木框玻璃窗,数量较多,整体采光性好。会堂前部为平顶,高两层,一楼面阔三间,中间立有两根石质檐柱,两侧为办公室,二楼正面及左右两侧有露台。

为更好建设美丽乡村,活化更多历史文化资源,高沙社区在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规划当中,将对高沙人民会堂及其周边进行改善,包括以修整地面、升级改造人行道、提升景观长廊、营造雕塑景观、提升会堂及周边环境(如建造与高沙人民会堂外观类似的牌楼);在保留历史底蕴、进一步发挥其红色教育功能的同时,该社区还积极为居民创造更宜居的环境,将高沙人民会堂及其周边建设成更加一体化的社区文化遗址,构建美好乡村生活图景,未来的高沙人民会堂周边将更绚丽多姿。

周耀堂说:“会堂是本地老人的活动中心,平时老人有事无事都喜欢过来坐坐,相互打声招呼,最多一天有50多人来这里聊天。疫情期间它没有开放,很多老人都不断问:会堂几时开放呀?现在听说会堂旁边要做一条步行街,以后会堂周围会更靓,我们都很期待。”

新闻推荐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 让村美民富 坦洲镇投入上亿元推动乡村振兴

位于坦洲村社区的公洲涌,全程3.85公里风光如画,满眼都是绿色。金斗湾省级湿地公园项目已全面完成栈道、观鸟塔、观景平台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