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规划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独立园区 首期逾2700套市级人才房明年推出
中山留创园是中山海外高层次人才、高科技企业聚集的孵化器,现有在孵企业超70家。
中山多镇区将筹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图为已经建成运营的中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
图为位于中山留创园的航空科技企业。
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人才的推动力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山市人才工作越来越受到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8月26日下午,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走访调研,并组织建议提案办理座谈会,集中征求代表委员对人才相关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是中山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的意见》的10周年。以此为起点,中山市与时俱进,先后出台多份纲领性文件,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部门先后配套了多项政策,涵盖培养引进、评价使用、资助奖励、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形成了中山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规划建设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下称“中山留创园”)独立园区、选定首期市级人才房2700多套……座谈会上,人社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了中山人才工作开展的最新情况。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廖瀚通讯员李思宇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
扩宽引才渠道
多镇区筹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在座谈会中,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中山近年来的人才工作情况。在中山特色人才政策体系的作用下,10年来,中山培养和集聚了一批紧缺适用人才。其中,国家重大人才工程30人、“广东特支计划”人才10人、国务院津贴专家44人、“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222人,以及博士1048人、硕士1.3万人、技能人才43.16万人、专业技术人才约12万人。
8月26日下午,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观了位于火炬开发区的中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区。这个在一周前正式开园运营的产业园,是在去年的建议提案办理座谈会上,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介绍的年度重点工作之一。
一年过去了,这项工作的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个人对人力资源产业园的理解是,它可以聚集人力资源企业,为中山人才引进开拓更多渠道。”中山市人大代表、广东保信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金府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在解决人才配置问题上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1+4”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群规划,今年9月东区园、年底坦洲园将建成运营,明年将推动建设小榄园和南头园。
在座谈会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中山市近年来的人才引进及流出情况十分关注。日前,恒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报告:2020》显示,中山市人才吸引力排在全国城市的第37位,高于中山GDP数据及人均GDP数据在全国的排名。这显示了中山在全国城市中的人才吸引力处于较高水平。但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9市中,中山的人才吸引力仅排名第7位,低于相邻的佛山、珠海,在大湾区视角中面临周边城市的强有力竞争。
在日渐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排位相对靠后的中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中山市人才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承载人才能力较强的平台。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到中山留创园,打造重点人才平台是中山近年来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
推动留创园高质量发展
年内规划建设综合性独立园区
8月26日下午,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参观了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这家创立10余年,全市唯一具备双国字号的园区是中山海外高层次人才、高科技企业聚集的孵化器,先后孵化出了联合光电、康方生物等“明星企业”。目前,中山留创园现有在孵企业超70家,涉及健康生物医药、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
“留学人员、海归人员学历高、眼界高,在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科研能力提升上应该发挥更大作用。”王金府说,“除了财政的支持外,我们需要更多政策和平台去引导他们从研究型人才向产业人才转变,真正将他们的学识转变为生产力。”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中山留创园高质量发展是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针对中山留创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场地之困,即租金较高和孵化载体条件不佳的问题,有关部门出台了《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暂行办法》,着力解决制约中山留创园发展的独立园区建设、运作管理机制、企业场地租金、理顺管理层级等七大问题,并探索在翠亨新区推行中山留创园分园与大型孵化器合作模式。
中山留创园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中山留创园高标准规划独立园区,打破现有孵化场地约束,建设集研发、孵化、加速、检测、产业化等功能于一体,公寓、餐厅、休闲配套齐全的现代化独立园区。“我们计划用65.8亩的工业厂房来建设独立园区,一期工程容纳中山留创园现有在孵企业,并通过多期工程逐渐扩大企业数量和服务范围。”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人社部门计划将独立园区打造为综合性园区,除了海外留学人员外,还计划将人才服务范围扩大到国内硕士以上,孵化项目覆盖科创、文创项目,并重点扶持5G、光电、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力争用三年至五年时间,将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打造成有特色、名副其实的国家级留创园。”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独立园区的一期工程有望在明年“328中山人才节”之前完成。
人才工作考验“绣花功夫”
破解人才认定“五高”限制
来自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的市政协委员吴鹰花、余锡辉建议,拓宽人才政策的覆盖面,以结果为导向,推广“柔性”人才策略。“人才认定不唯学历、职称、资历和身份,以实际能力和业绩为评定标准。”
“转变高端人才引进方式,让"高端人才不必都为我所有而是为我所用"的用工形式成为人才市场化的主流。”这是中山市政协委员、中山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守金在他的提案中给出的建议。
对内优化人才认定、评定办法,对外强化柔性引才力度,一内一外考验中山人才工作“绣花功夫”。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以来,中山市在实现人才认定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事业单位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评定办法,破解了人才认定“五高”(即: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高荣誉、高经历)限制。2015年以来,全市认定和评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2265人,其中评定企业高层次人才525人,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105人。
与此同时,中山探索开展企业自主评价技能人才工作,组织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等17家重点行业龙头企业,自主开展维修电工、灯具装配工、装配钳工等30场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评出各工种928名高级工,为探索政府认可与企业认同人才新模式积累了经验。今年,人才认定、评定办法还将进一步优化、细化。
“在留创园独立园区的建设规划中,我们将在园区内建设"中山人才驿站总站"平台,配合柔性引才政策的落地,为来到中山的高端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才带着项目来,我们对项目进行孵化,让企业发展加速,最终实现产业化。”
按照中山市今年3月新出台的《关于加强人才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的具体措施》规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中级职称及以上专业技术人才租住人才安居房分类享受最高100%租金补贴,享受期3年;公积金贷款实行优惠政策,第一到第六层次高层次人才可上浮5倍的贷款额度,第七到第八层次高层次人才、副高职称人才及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可上浮30%的贷款额度;紧缺适用人才可上浮20%的贷款额度。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才安居工程也有新进展。“目前,中山市已选定首期市级人才房2700多套、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根据人才层次的不同,给予租金减免优惠,明年将按需进行分配。”
新闻推荐
增值税征收率3%降至1%,中山超2.2万户小规模纳税人受惠 共减免税额1.4亿元
本报讯(记者张倩通讯员秦璇刘振铭)记者从市税务局获悉,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执行期限自3月1日起一直延长至今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