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小榄新隆五金塑料厂总经理曾德智:内在起变化 城市更包容
他们眼中的中山
在我看来,创文有两个层面,一是物质,二是精神。我感觉中山整体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变得更为包容,这种包容不仅是对外来工的包容,也包括对全国、全世界的包容。
1993年,这是我第一次到中山小榄。此前,我也曾到东凤、顺德、江门等地。在我到中山的这27年时间里,我见证了我工作的地方从一片蕉林、鱼塘、稻田逐渐地往工业化厂房发展,进而是后来的商品房、商业中心等,物质生活的确变好了,个人的发展也随着城市发展而发展。
这只是表面的城市面貌的改变,我认为中山更多是城市内在的变化,那就是包容性。从对外地人的不理解、排斥,到现在的包容,对外来人口的称呼从“捞佬”到“新中山人”,这才是中山的精神文明进步。譬如,在一开始作为打工仔进入中山,来自四川、两湖地区的人更爱吃辣椒,但是一开始广东就是清淡口味,饭馆也没有几个做川湘菜的,只能是外来的我们去适应;现在,不仅是川湘菜馆随处可见,这就是城市的包容;又譬如以前如果不懂粤语,本地人基本不会与你搭话,现在只要说普通话,不像以往因为语言而歧视你。这种包容使得原本本地人与外地人的边界模糊。
其实,我一直都认为中山是我的第二故乡,如果不是碰到四川老乡说起家乡话,我甚至不觉得自己是新中山人,就是中山人。早年的地域歧视,你不会在中山看到,随着70后、80后的成长,人的眼界慢慢开阔了,心胸变宽广了,这种地域歧视就会消失。原本固守小圈子的“小中山”也就变成了新中山人都向往的“大中山”,所谓的博爱精神,大抵也就这样吧。
现在中山经济发展放缓,企业生存不容易,我希望中山政府多关注本土企业的发展,让我们这些人留住心、留住根,有了好的就业条件,中山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新闻推荐
青年男女们在游戏中增加彼此默契,促进了解。本报记者黄艺杰摄本报讯(记者陈伟祺)24日晚,在港口镇大南生态岛二十四田园,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