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阅之城 书香中山 第十二届中山书展开幕,线上线下联动办展
中山纪念图书馆里,不少市民在阅读区看书。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南朗镇左步书屋,游客在阅读。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中山市三乡镇,夜幕下的透明书屋成为广场旁的一道风景线。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我愿我是一支时光的从容,写意文字春天的青葱……”一段深情的诗歌朗诵,从2020年粤鄂澳“共读半小时”传到书香节。8月20日至23日,由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南国书香节中山分会场暨第十二届中山书展,在中山纪念图书馆、24个镇区图书馆、25家参展书店联动举行。
疫情改写了书香节的形式,但不改打造全民阅读之城的初心。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今年中山创新形式举办本届书展,没有在博览中心集中举办大型图书展览,选择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分散同期联动的模式办展,把图书展览分散到25家实体书店,把讲座和阅读活动安排到市图书馆、各镇区图书馆以及实体书店。
据悉,本届中山书展准备了大量购书福利,主办方将面向全体市民免费发放总值高达40万元的电子“惠民购书券”。将“文化志愿服务”和“全民阅读”有机融合,中山大力推动形成“1+1<2”的双品牌效应,促使“全民阅读”深入基层,服务群众。
●南方日报记者廖瀚通讯员钟轩
免费发放40万元电子“惠民购书券”
作为中山公共文化服务的品牌活动,连续举办12年的中山书展今年有了新形式。虽然没有集中举办大型图书展览,但本届书展仍推出一系列读书活动和惠民措施,包括“学习强国”推广、名家讲座、优秀图书推荐等76项活动。“中山书展”移动端分会场将首次上线,把名家讲座、学习强国“云学习”介绍、百本好书推荐、书展动态、线下活动等服务汇聚至移动互联网云端,连通线上“快读”和线下“精读”。
“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中山书展最重要的使命和定位。2018年,中山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推进“书香中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今年还成立中山市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中山市文广旅局结合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先后出台《中山市“共享阅读空间”试点建设方案》《中山市“共享阅读空间”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到目前为止,全市形成以中山纪念图书馆为总馆、镇区图书馆为分馆、街区自助图书馆、行政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中山书房等阅读空间为服务点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
为鼓励市民到线下书店消费,本届中山书展面向全体市民免费发放总值高达40万元的电子“惠民购书券”。惠民购书券采用电子消费券形式,消费券分为三种不同面额,分别为10元、20元、50元,无门槛使用。获得电子版惠民购书券的市民,到活动合作书店消费即可抵扣现金。
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梁锦胜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山将组织编制中山市全民阅读五年规划,对未来五年全民阅读规划进行系统谋划、系统推进,并进一步完善《中山市实体书店扶持办法》,优化扶持方式和项目,进一步促进实体书店转型升级,推动实体书店向复合式阅读空间转型。
每4.3万人就拥有一座自助图书馆
“哪里有阅读需求,就建在哪里;哪里风景好,就建在哪里;哪里人流密集,就建在哪里;哪里有运营痛点,就探索创新管理模式。”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吕丽珠表示,中山创立共享型纵横结构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图书馆、镇(区)图书馆、中山书房(含街区自助图书馆、A级共享阅读空间)、邻里文化家图书馆等各类别自助图书馆共有80家,每4.3万人拥有一座自助型、场馆型自助图书馆。
吕丽珠介绍,纵横结构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纵向结构为统筹市镇村三级公共阅读资源,以市图书馆为总馆,24个镇区图书馆为分馆,27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和走近百姓生活的32家“中山书房”街区自助图书馆为服务点;横向结构为联合社会力量拓展公共阅读阵地,以市图书馆为总馆,联合社会机构建设的18家共享阅读空间为分馆,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习型组织设立的53家图书馆之友为服务点。
“中山书房”自助型图书馆实现市镇村三级图书通借通还服务,全面实行市聘分馆副馆长下派镇(区)、镇(区)安排分片专管员下派村(社区)督导的“双派”制度,实现图书馆总分馆在人才队伍、文献资源、技术平台、阅读活动、业务场馆等方面的共建共享。2019年全市24个镇(区)分馆和街区自助图书馆共完成36.8万册图书流转,在20个镇区开展流动图书服务70场次,为24个镇区配送阅读推广活动48场。
2018年7月,中山市正式启动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山模式,建设“六大文化之城”。其中,建设“全民阅读之城”是六大文化之城中“品牌文化之城”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中山开展“邻里文化家”试点建设,选取中山市内符合条件的居民住宅小区,利用其公建配套设施建成邻里文化家。邻里文化家中的邻里自助图书馆将全天候为小区住户及群众提供借书、阅览、免费wifi等公共图书馆服务。目前中山市已开展13家邻里文化家试点建设,有效打破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
已建立53家“图书馆之友”组织
8月20日晚,中山纪念图书馆挂牌成立“中山纪念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所的设立,有利于中山纪念图书馆整合各类资源,组织各方力量,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中山纪念图书馆馆长吕梅说。
今年的中山书展是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开馆以来的首次书展,也是中山纪念图书馆软硬件设施所面临的一场大考。吕梅表示,中山纪念图书馆以打造亲和、便民、智能的市民书房为目标:“在建筑上、在环境上、在艺术氛围上、在图书家具和阅读设备上,我们都努力试图跨越和突破。”
在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吕梅介绍,中山图书馆系统以信息化及智能化技术助推服务效能提升。RFID技术的应用为书库、书籍提供了精准定位;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深度挖掘、分析读者需求,提供高质量、精准化的阅读服务,为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服务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业务管理系统之转借系统用“小技术解决了大问题”;“通借通还”一卡通阅读服务,打通了读者借阅服务的最后技术屏障。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和全市阅读网络体系的建立、“爱阅有约——读者选书、图书馆快递到家服务”等服务则最大化地解决了读者、书籍与图书馆之间最后“一公里”问题。“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技术发展是飞跃的,我们也会紧盯读者需求,跟进计划发展,让技术为人服务。”吕梅说。
今年以来,中山纪念图书馆打造了“图书馆之友”项目,赢得了很多好评。“很多学校的老师和家长都主动询问,主动参与。”吕梅说。作为馆外服务的拓展延伸,“图书馆之友”项目由图书馆与党政群团单位、学校和酒店等企事业单位、学习型组织建立友好的共享借阅关系,将相关单位、学习型组织确定为“图书馆之友”,由中山纪念图书馆或中山纪念图书馆镇区分馆根据实际需求把图书批量借给党政群团单位、学校和酒店等企事业单位、学习型组织。
“图书馆之友”的管理员通过手机中的“图书馆之友”管理系统开展团体内读者借阅手续,在“图书馆之友”之间、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点之间实现图书接力互借。凡持有中山市公共图书馆读者证的单位员工均能在“图书馆之友”转借图书,并在“图书馆之友”或中山市图书馆总分馆系统内归还图书。吕梅介绍,目前全市已建立了53家“图书馆之友”的学习型组织,累计配送图书135551册,推动了“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企业”的建设,拓展了公共阅读阵地。
数读“书香中山”
购书惠民
开展“市民选书政府买单”新型借阅服务活动,累计投入资金470万元。
公共体系
形成市图书馆为总馆,24个镇区图书馆为分馆,设27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以及32家“中山书房”街区自助图书馆为主的纵向公共阅读资源。
拓展阵地
以市图书馆为总馆,联合社会机构建设的18家共享阅读空间为分馆,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习型组织设立的53家图书馆之友为服务点。
阅读空间
各类别自助图书馆共有80家,每4.3万人拥有一座自助型、场馆型自助图书馆。
中山书房
自助型图书馆形成“哪里有阅读需求,就建在哪里;哪里风景好,就建在哪里;哪里人流密集,就建在哪里;哪里有运营痛点,就探索创新管理模式”的建管模式。
阅读服务
实现市镇村三级图书通借通还服务,全面实行市聘分馆副馆长下派镇(区)、镇(区)安排分片专管员下派村(社区)督导的“双派”制度,实现图书馆总分馆在人才队伍、文献资源、技术平台、阅读活动、业务场馆等方面的共建共享。
图书流转
2019年全市24个镇(区)分馆和街区自助图书馆共完成36.8万册图书流转,在20个镇区开展流动图书服务70场次,为24个镇区配送阅读推广活动48场。
■聚焦
引入社会力量
共建阅读共享空间
去年秋天,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多了一处风景:一座绿色框架的玻璃屋静立在金黄的稻田旁,屋内摆放着木质书架和众多等待上架的书籍。全玻璃书屋一开放就成为了网红打卡点,融入到了左步村的乡村稻田美景之中。
书屋的主人徐家杰是一名“海归”。从智利回到左步的他发现,这两年随着乡村振兴工程的推进,左步村日新月异,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也想为村里做点事,建个共享书屋的想法就这样诞生了。”
以左步书屋为代表,近年来中山多个“网红书店”屡次走红,既在线上成为中山市公共阅读氛围的“流量入口”,也在线下为公共阅读空间带来人气。“网红书店”的背后,是中山市引入社会力量建设共享空间的努力。
2019年,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台了《中山市“共享阅读空间”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及建设工作方案,发动社会机构在学校、旅游景区、酒店、电影院、候机楼等场所及其他文化旅游休闲场所建设公共阅读空间。
根据建设工作方案,公共阅读空间将评定分为A、B两级。A级共享阅读空间需配备一定数量休闲阅读桌椅、书柜、空调设备以及监控设备等设备设施,具备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通借通还功能的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端口由中山纪念图书馆提供)、图书自助借还设备、电脑、扫码器、借阅办理工作桌椅、门禁设备,图书加贴RFID标签等。日常服务工作由共享阅读空间负责,图书纳入全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通借通还系统,由中山纪念图书馆负责业务指导。A级共享阅读空间的图书由中山纪念图书馆配送。
B级共享阅读空间需配备一定数量休闲阅读桌椅、空调设备,报刊杂志不得少于5种,图书不得少于300种、1000册(近三年出版的新书占比不少于50%),向公众提供免费的就地阅读服务,日常服务工作由各共享阅读空间负责。B级共享阅读空间的图书由该空间所在单位自行购置和更新,接受中山纪念图书馆的业务指导。
“达到A级馆标准首次补助资金为13万元,次年起至试点结束期间每年补助10000元,B级的首次补助资金为2万元,次年起至试点结束期间每年补助5000元。”吕丽珠说。同时,各镇区还可根据实际,对辖区内的共享阅读空间试点建设给予适当的配套扶持资金,推动辖区内的全民阅读阵地建设向纵深拓展。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社会力量的参与不仅使新型阅读空间更加活跃,也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美、更加舒适、更有特色化的阅读环境。吕丽珠表示,到今年第二季度为止,通过前期的申报、专家评审等环节,全市有18个项目入选共享阅读空间试点建设,预期到今年国庆节前,18家共享阅读空间将全部建成并免费对市民开放。
“今年的共享阅读空间试点建设已结束,明年我们在项目试点的基础上,根据试点成效及社会的参与程度,进一步完善项目的资助和扶持相关政策。”吕丽珠说。
新闻推荐
中山市关心关爱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暨庆祝中国医师节座谈会召开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凝聚发展强大力量
本报讯(记者郭锦润夏升权)8月19日,中山高规格召开关心关爱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暨庆祝中国医师节座谈会。市委书记赖泽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