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亮灯 致敬“好人”善举 “中山好人”方阵已有566人,其中47人荣登“广东好人榜”,4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中山好人”,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背后却是一个个令人温暖的故事,他们用最日常的坚守、最朴实的信念、最可敬的行动,来书写什么是“好人”,成为这座城市道德风尚的引领者,形成“人人学习道德模范、人人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
本报记者 李玮玮 陈伟祺
好人频出彰显城市温度
在闪过的画面里,有援鄂队员廖小卒,他带领ECMO团队筑起生命的最后防线;有传承文化、造福后人的“万卷书屋”孙永锋;有挺身而出救下车流中男孩的“90后”民警罗东妮;有从业20年来多次拾金不昧的“广东省最美的哥”叶林权;有为残疾丈夫、重病儿女擎起一片天的“广东好人”欧锏欢……
这20位“好人”只是中山好人群体的代表。就在今年7月初,中山好人频频登上“热搜”,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引起全国关注。
“头偏一边”“捏紧鼻子”!6月23日中午,一名有心脏病史的中年男子在行经广州火车站附近的人行天桥时,倒地昏迷。危急之际,一名休班护士在烈日下跪地连续施救20分钟,直到120救护车赶到。悄然离去的“跪地女孩”被全网热寻,原来是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医院ICU护士张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救人就是我的本职。”张雯说。
不久后,中山又有一位好人引起全国关注。7月1日晚7时30分许,退伍军人贾合强徒手爬上十几米高的6楼,用手托起卡在防盗网的男童,却因恐高无法下来,最终在消防员的帮助下脱险,被网友点赞“是条汉子”“有点可爱”。短短一周内,两名见义勇为者先后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中山城市文明的亮眼标签。
春风化雨小城大爱多
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早在1995年,中山市就被省确定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行点,1999年被评选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5年10月,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出炉,全国仅有9个城市获此殊荣,中山为其中之一。此后,中山连续5次蝉联这块金字招牌。为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2010年7月开始,中山市文明办在全市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截至目前, “中山好人”方阵已经扩充到566人,其中还有47人荣登“广东好人榜”,4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好人的榜样作用也在激励着更多的人,奉献自我、不畏付出。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总数超过70万人。无数名志愿者守护在防疫一线,不惧感染风险,为村居社区把好第一道关。他们不惧酷暑,走进大街小巷、走入千家万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引导文明出行、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等等。
小城大爱,传递着一个城市的精神,一个有信仰的城市,才能拥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如今,中山的大街小巷早已形成了宣传文明、践行文明、维护文明的良性循环,文明不经意地走进人们的心中,化为日常点滴行为。
此外,中山还连续多年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广东省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等称号,器官捐献数量一直排名全国前列。作为中山独特的城市文明品牌的“慈善万人行”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33年,筹集来自社会各界的善款超过16亿元。
据介绍,市文明办还将常态化抓好“中山好人”的挖掘和宣传,发挥“好人工作室”、好人宣讲团的阵地和示范带头作用,常态化开展典型宣讲和志愿服务活动,研究制订中山好人和道德模范奖励礼遇办法,推进基层的好人馆、好人长廊、善行义举榜建设,形成“人人学习道德模范、人人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将中山打造为“好人之城”。
短评
为“好人”亮灯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一个好人,犹如一盏灯,可以照亮身边。一个个好人,能汇聚成暖流,照亮整座城。
梳理近几年来中山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大都出自基层群众。他们朴实无华,热爱生活,却都有着乐于助人的共同信念。见义勇为、爱岗敬业、助人为乐、爱老孝亲,一件件小事,一天天坚守,更彰显出他们的平凡与不凡。也正是因为他们无需仰视,可亲可敬可学,才让其精神更历久弥香。
一个个中山好人,就是新时代下的文明力量,他们的精神在中山这座城市薪火相传,激励着更多人不断奋进、不断奉献,也折射出中山博爱精神的厚重和人民的善良。
在“好人”层出不穷、频频涌现的背后,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大力的倡导和支持。近年来,中山文明创建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打造“中山好人”品牌,推崇在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不断放大“好人好报”的正向效应。为好人亮灯,正是在全社会推崇好人精神,让好人被看见、被传播、被点赞,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向标。
新闻推荐
支援广州白云机场,奋战66天,出色完成现场采样任务 中山60名抗疫英雄回家了
8月13日,市卫健局举行仪式欢迎支援白云机场口岸现场采样的中山医护人员返回中山。本报记者缪晓剑摄“妈妈,我来接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