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人大代表高志龙发挥带头作用,协调村民商户助力东区三溪村打造旅游、宜居品牌村 古村有“新貌”更要有“新风”
三溪村有着不少古建筑,近年来,许多商户在村里租用老屋当作私房菜馆,让三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商业的喧嚣打破了许久以来的宁静,名声响了,人气旺了,可村里却乱了:街道窄、停车难、公共设施少、商家也都“各扫门前雪”……原本经营投资公司的高志龙,因为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计划,开始关注和思考三溪村的发展方向,去年他还成为了三溪古屋文化商圈党支部书记。经过走访调研,高志龙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溪村的公有物业少,外来的商户各自为政,整个村缺少统一的规划与公共空间、公益服务。”高志龙带着记者游走在这片面积达200亩的古村落里,寻找着一个又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述说它们的故事:村里的康公庙有着康公诞的习俗,以前每逢重大节日,村里都会有醒狮队伍表演;历史文物梁氏祠堂,如今已经荒废……这些公共空间和传统文化习俗,都在商业化的喧嚣中逐渐式微。为此,高志龙与村、社区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还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商户,跟他们聊自己心中的设想。“到三溪村的人,不仅能吃饭,还要有得看、有得玩、有得学。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我们要将三溪村打造成文化、旅游、宜居的品牌村。”
人大代表的身份让村民、商户们对高志龙多了一份信任,也让高志龙感受到了人大代表的带头作用。“大家方向不明、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出来协调,共谋发展。”
随着公共空间与公益服务陆续增多,三溪村的发展也有了新的方向。荒废已久的梁氏祠堂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制定了修复保护活化方案,现已修缮完毕。今后这里将成为中山市中华诗词楹联学会传习基地、还将有书法协会,并组织一些公益文化活动,使其成为村民共享的文化服务公共空间。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建设既要传承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还要实现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交流融合,让乡村居民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升生活质量,体会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高志龙说,为了提升三溪村现在在中山本土的文化、旅游、宜居美丽乡村的定位,下半年村里还准备打造三溪村史馆,更好地呈现村里的历史与文化。“古村落改造不仅要有建筑与街道的新貌,更需要有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新乡风。”
文/图 本报记者 陈慧 实习生 张安琪
新闻推荐
8日上午,2020年中山市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暨畅游西江活动在南头镇举行,百名“泳士”畅游西江。本报记者夏升权摄本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