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洲医院成功开展人工肝技术治疗 成为目前中山拥有这项先进技术的第一家二甲医院
本报讯 近日,坦洲医院成功对一名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开展首例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人工肝治疗。经过精心治疗后,患者胆红素指标较前下降,症状好转。
该患者是坦洲人,姓黎 ,今年63岁。前段时间工作时划伤手臂后出现蜂窝织炎、脓毒血症,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肝衰竭、肾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在市中医院进行截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后,目前症状好转,但肝功能仍极差,需反复进行肝脏替代治疗。
7月25日,患者从市中医院转回坦洲医院治疗。由于他的肝功能衰竭,胆红素高,仍有生命危险。为了把他的胆红素降下来,在主任医师高敬国带领下,坦洲医院ICU成功对患者进行人工肝治疗,收到不错的效果。
据高敬国介绍,肝功能衰竭是指肝脏受到病毒感染、酒精、药物等因素造成的损害后,引起肝细胞大量坏死及肝功能减退,从而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和黄疸、恶心、呕吐、腹胀、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病死率极高。肝衰竭重要的指标就是胆红素持续升高。而“人工肝”治疗,就是通过机器DPMAS对血浆进行持续性分离,可以快速地降低总胆红素,使更多的炎症介质、内毒素等得到消除,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增加患者存活率。
据了解,坦洲医院是目前中山乃至广东省首家二甲医院开展人工肝治疗技术,标志着坦洲医院重症血液净化及人工肝技术已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蔡伟强 郭家勇)
新闻推荐
我局拟出让15-2012-025号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根据《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