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韵晶音乐会唱响市文化艺术中心星期二艺术沙龙 动情歌声 横贯东西

中山日报 2020-07-31 07:13

王韵晶在表演。7月28日,在声乐领域备受赞誉的国际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韵晶携手她的学生青年男中音歌唱家雷皓程以及青年钢琴演奏家马立群做客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星期二艺术沙龙,以高超的技艺,为疫情后的中山观众带来了久违的声乐艺术。

大曲量高难度挑战新的艺术高度

“在一年时间内于7个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11个奖项,每两个月学习一首新曲目就去比赛,这是不得了的。”演出前接受记者专访时,星期二艺术沙龙的音乐总监甘霖介绍说,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但像王韵晶这样能量充沛、追求卓越的歌唱家屈指可数。

王韵晶的努力也体现在了当晚音乐会的选曲上,16个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涵盖了众多中外经典歌剧选段及艺术歌曲,包括观众耳熟能详的《唐·璜》《阿依达》《游吟诗人》中的精彩唱段,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我爱这土地》等广为流传的中国近、当代经典作品,为观众带来一场汇聚中西精选作品的声乐盛宴。“原本曲目还有更多,但都被我砍了,因为时间有限,但你可以看出王老师为这次演唱会所作的准备可以说非常充分。”

王韵晶自己也介绍说,她为了中山这场独唱音乐会和她的两位学生——旅意男中音歌唱家雷皓程、青年钢琴家马立群足足准备了6个月,疫情期间不断磨作品,就算不能都在北京,他们也经常视频彩排,然后把合排的作品视频发送给甘霖老师,以求斧正。“我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对音乐有一种特别的钟爱,所以我4岁开始学小提琴,然后学钢琴,后来学声乐。音乐在我的身体里流淌,我觉得我是为音乐而生的。作为一个歌唱者,声音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用心在歌唱。我希望不断学习和吸收,尽管这次选的曲目都是大曲、难度很高的曲目,但是我希望通过演唱会激励自己挑战、进步。”在这次音乐会上,一些作品都是她第一次尝试演绎,但反复的磨练,最终呈现出了动人的效果,比如甘霖老师的新作品《生命如歌》就是刚刚写给他一位病重朋友,曲目的难度和其中蕴含的对生命的礼赞,都需要高超的技术和艺术去诠释,在现场,她声情并茂的演绎让大家跟随她的气息起伏,进入歌声的世界。

教学相长提携后进

在此次王韵晶演唱会上,钢琴伴奏马立群和嘉宾男中音雷皓程的表现也十分亮眼。在音乐会开始前,雷皓程告诉记者,王老师把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在本科阶段就跟随她学习了60多首作品,包括中外咏叹调、艺术歌曲、民歌等等,“每一首作品她都会非常细致地帮我处理,从最基本的节奏、音准、语言、声音和对作品的理解、感情处理等方面都要求做到极致。”男中音雷皓程在考试、音乐会演唱或比赛中尝到了按照王老师高标准演唱的“甜头”——在很多细节上他比同龄的学生发挥得更好,所以虽然大一以最后一名考进了首都师范大学,但毕业却是第一名,并以专业最高成绩考入意大利阿韦利诺国立音乐学院。而钢琴伴奏马立群也是多次跟随王韵晶的演出,让他有展示的机会。

在歌唱上,王韵晶认为,演唱外国歌曲最难的是歌词,因此,她要求学生一定要抄写歌词,先把歌词读顺了,当作一首诗那样去朗读、背诵,然后看一句词对一句谱子;看着原文说中文,再看着中文说原文,直到完全读懂歌词的意思。这样,到台上演唱就不会出现大脑短路而忘词的状况。

她还总结,在国内声乐教育中有两大误区:第一,国内教师对学生的嗓音按照声部(高、中、低)来简单区分,而国外的老师按照音色不同分类,会告诉学生,其声音适合唱哪部歌剧的哪个角色,即同样是女高音也分为大号、中号、小号,适合的作品、角色各不相同,在很多比赛或招生考试中出现学生嗓子很好却由于错误地选择了自己无法驾驭的作品而失败的情况,比如,“小号”女高音不唱莫扎特的作品而选唱适合“大号”女高音的作品(如威尔第歌剧中的角色),往往就会失败,就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声音特点导致选错作品、走入歧途。第二,声部的定位错误。王韵晶遇到不少一直以为自己是中音的学生,但其实他们是高音。“有一个已经从音乐学院毕业多年的男生一直唱男中音,但经过练声测试之后我发现,他其实是大号男高音,这真让人哭笑不得,最令人痛心的是,这些被错误定位声部的学生走了多大的弯路啊!”王韵晶认为,在学生年纪小的时候先唱中音,保守地练习发声、保护好声带和腹腔,以后再转到高音是没有问题的,但这是在清晰地知道自己是高音的基础之上所采取的循序渐进的养护措施。

文/本报记者 冷启迪 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

新闻推荐

小小口琴吹出无限可能 “魔幻之声”口琴重奏团音乐会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7月25日晚上,魔幻之声口琴重奏团音乐会在市文化艺术中心演出。7月25日晚上,一场名为《口袋里的音乐魔法师——魔幻之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