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企政策接连出台 交通会战首战告捷 中山全面抓好“双统筹”奋力夺取“双胜利”,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

中山日报 2020-07-27 07:16

7月20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城轨翠亨站建设已经顺利完成接触网改移作业等重要节点,下一阶段将进一步扩大作业面,按国庆节前完工目标推进(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7月,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成功举办,高考安全有序进行,建设多年的沙港路在全力攻坚下迎来车来车往,电影院恢复营业首日便获得可喜的上座率……疫情之下,身边发生的一幕幕,成为中山经济社会逐步进入正轨、社会活力逐步复苏的生动注脚。

面对经济和疫情的“大考”。中山市委、市政府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突出重点,把握着力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抓好“双统筹”,奋力夺取“双胜利”,毫不动摇地坚持打赢经济翻身仗、加快高质量崛起。

本报记者 隋胜伟

迅速贯彻部署

第一时间将决策转化成行动力

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提前启动应急救治医院建设,果断制定出台“十严”举措,严格落实“网格化”地毯式排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本地确诊病例“清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策略,全力推进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织密织牢防控网,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山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动员全市上下快速反应、迅速行动,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使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转动起来,出台“稳企安商20条”等惠企扶企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和融资等困难,全力以赴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稳步推进开学复课工作,以最快速度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保持战略定力

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7月20日,省、市重点项目兆驰光电产业园在古镇镇举行奠基仪式。中山兆驰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正喆在现场介绍,他们办理施工许可仅用了1个工作日,在中山跑出了"深圳"速度。这是中山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当前疫情影响与中山市长期性、结构性、累积性的问题交织叠加,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困难和不确定性。如何找到突破口,如何扭转局面,是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的考验。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保持战略定力,把握重点、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推动交通攻坚年、项目落地年、稳企安商年“三个年”建设,全力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黑臭水体整治、蓝天保卫战和政务服务环境大提升“六大战役”,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6月24日,市委书记赖泽华主持召开全市镇区党委(党工委)书记工作会议,总结盘点1至5月工作成效,寻找差距、分析原因、明确方向,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力推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战鼓声声,催人奋进。交通大会战首战告捷,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19.8亿元,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在全市“六大战役”中打响了头炮、立下了首功。今年1-5月,全市动工的重点工业项目数已达80个,达到去年全年水平。

激活社会活力

全力以赴推动

中山高质量崛起

7月17日至18日,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举办。这场盛会,让中山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这次大会的举办,来之不易。”与会台胞、台商代表们表示,大会展现出中山活力,提供了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中山实地考察时,翠亨新区未来的发展蓝图、深中通道壮观的海上施工景象、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的发展优势让台商代表们印象深刻。他们纷纷表示,中山是发展“高精尖缺”产业的理想之地。

面对挑战,只有立足长远、着眼未来谋发展,以改革的精神开新局,才能赢得主动权。

7月23日,中山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再度向企业释放出接地气的惠企政策,发布《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稳企安商十八条措施》,明确审批时限进一步缩短,审批手续进一步简化,环评内容进一步精简,法定时限60工作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压缩为15个工作日;对试行告知承诺制的项目,如学校、旅游开发等项目,审批时限由10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真正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政策更具针对性,服务更贴心暖心,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得以释放。

新闻推荐

传承传统工艺提高红木家具产业水平 中山市浙江商会一副会长单位获颁“大师工作室”牌匾

本报讯7月17日下午,由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定的“陈新平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在位于沙溪镇的中山市浙江商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