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拿高分“高”在哪? 昨日广东高考放榜,中山市多名高分考生分享学习心得和备考经验
本报记者昨天采访了多名高分考生,他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个性与学习经验,分享了学习中的酸甜苦辣和今后的理想希望。
统筹/本报记者 唐益采写/本报记者 唐益 陈慧 实习生 张安琪 图/本报记者 文波
把自己变得无穷小 高考就不那么重要
●姓名:余柔萱
●毕业学校:市一中丰山学部171班
●成绩:全省文科前20名
23日晚上,坐在记者对面的余柔萱,在说起成绩时,抬起手臂理了理头发才笑道:“我到现在还是懵的。”这名阳光可爱的小女生,在高二分班后到高三下学期前一直成绩稳定,进入高三下学期后成绩却一直起起伏伏。在回忆起备考时光时,余柔萱说好心态是帮助自己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好心态换取好成绩
“姓名,余柔萱,排位前20名。”23日下午6:00,独自在家的余柔萱,收到了妈妈传回来的信息。因为在高考报名系统中录入的是妈妈的电话号码,高考成绩也第一时间推送到了妈妈的手机里。得知消息后,余柔萱一个人在家里发呆,直到几分钟后妈妈大喊着推门而入,她才反应过来。
“主要是我高三下学期成绩不太稳定,而且同学们大家都很努力,所以有点意外。”余柔萱回忆说,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她和同学们一样只能宅家学习。突然的环境变化,让余柔萱有点无所适从:“家里有妹妹,还有老人,人多了,上起课来就容易分心。”虽然在今年4月的全市统考中取得了年级第一的成绩,接下来到高考前的几个月时间里,她的成绩变成了“过山车”模式——考过第一名,也考过班级20多名。
面对成绩的波动,余柔萱也曾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过怀疑。“我属于外向型,有压力的时候就向身边朋友和老师求助,”余柔萱说,通过来自外部的鼓励和自我调节,在6月份时,将心理状态调整了过来。她举起戴在右手上的手链告诉记者,这条有着“∞”(无穷大)符号的手链,是高考前买给朋友和自己的礼物:“面对无穷大的世界的时候,尽量让自己变小,告诉自己很渺小,高考对人生的作用也很小。”
■文科先理解再记忆
历年的“学霸”采访中,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余柔萱在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时说道,学习方法因人而异,而她自己也是在从高三开始才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多数人的刻板印象中,文科学习只需要记忆。一开始,余柔萱在政治和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也注重做笔记,通过不断的抄写等方法来加强记忆。“但是整体下来效果不是很好,学得也比较辛苦。”她回忆说。升入高三年级后,自己开始跟着老师的节奏去找学习方法。比如学习政治科目时,开始去关注和寻找知识本身的逻辑,学着通过一个点去联想其他知识点。“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还可以这样学习。”找到学习方法后,余柔萱发现以前学得不好的历史,也变得好玩起来。“单纯的抄写,远远比不上自己思考后再记忆的效果。”余柔萱说,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后,才发现以前不停刷题、抄笔记只是为了让自己心里踏实。
在市一中丰山学部年级主任邓育生的印象中,余柔萱是名阳光开朗的女生。“她是班上的班长,老师同学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她肯定马上答应。”邓育生说,学习上余柔萱是个刻苦、认真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并且能静下心来学习。如,在其他学生在教室中走动时,她依旧能专注地看书;遇到难的题目,也能解答出来,有“遇强则强”的能力。
高考成绩公布后,余柔萱已经开始规划大学生活。她说虽然自己还未选定专业,但目标是北京的高校,学习新闻学、法学或者心理学之类的专业。
笔记本是“利器” 可温故也可知新
●姓名:李天娇
●毕业学校:市一中丰山学部171班
●成绩:全省文科前20名
“嗡……嗡……“采访的过程中,李天娇包里的手机一直在进行着消息推送,那是亲人朋友们向她发送的祝福消息。“这次算是超常发挥了。”李天娇脸上带着笑容告诉记者,她把笔记本当学习“利器”,用笔记本记下重点、难点,以便自己温故知新。
■宅家学习也自律
今年因为疫情,备战高考的学生们,不得不宅家学习。李天娇说,在家自主复习这段时间,对她来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没有了在学校那种学习的氛围,在家里学习很容易走神。”面对在家学习,她刚开始有些无措。“后来,我们的教导主任组织同学们在晚自习的时候自主轮流直播。”李天骄说,在屏幕里看到其他的同学在专心致志地学习,自己也就更有动力投入到学习当中。
“不过,我还算一个比较自律的人。”李天娇回忆说,学校规定的早读开始时间是7:10,但自己会自觉提前一个小时起床,有时甚至五点就起来早读,回到学校会自己一个人到走廊上研究往年高考的题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李天娇的哥哥也是2013年高考高分考生之一。在哥哥的影响下,她对于学习也十分努力,成绩从初中时的中上一直稳步前进,到高中时已经稳定地排在年级前列。
■笔记本是“秘密武器”
每个学霸都有自己的“秘密武器”,李天娇也不例外:“我每一门课都有单独的笔记本,而且每个学年都会分开,不断更新。”她说,笔记本不光只是拿来记录课堂笔记,还有自己整理的易错点和重难点,可以说像是一本百宝书。自己不仅会回顾笔记本上的内容,还会温故而知新。
除了学习上的稳扎稳打,李天娇在心态上也很稳。“我喜欢长跑,经常会在放学后去操场跑步。这也是一个很好地舒缓心态的方式。”李天娇说,常年的跑步锻炼让她拥有了很好的身体素质,也让她在心情烦躁时能够得到纾解。此外,记者了解到,李天娇还是一名文化志愿者,参与了中山许多的志愿服务活动。“这些志愿活动是一种积累,也让我在心态上更加成熟、更加"稳"。”李天娇说。
据介绍,成绩公布后,清华、北大已经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对大学和专业的选择还没有仔细研究,还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但是说起大学,李天娇十分向往。她说,大学就像是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未知但是闪耀。
利用碎片学习 吃透每个知识点
●姓名:赵冠芸
●毕业学校:中山纪念中学高三(10)班
●成绩:全省文科前20名
纪中高三(10)班的赵冠芸是阳江人,高考结束后就回了老家。高考放榜后,她通过电话告诉记者,得知成绩后并没有很惊讶。
“下午拿到成绩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很激动,因为我已经预感到会有这样的情况。”昨天晚上,赵冠芸通过电话告诉记者,高一、高二时成绩排名一直在年级前五,是一名“稳定型”选手。高三临考前,成绩稍有波动,但自己也一直以平常心看待,直到高考前成绩都在慢慢回升。
作为一个文科生,赵冠芸也分享了自己学习的经验。她说,文综科目的知识点比较零散,需要充分的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例如在睡前、课间等。而数学需要一个长而完整的时间段,用心钻研,才能“磨透”一个知识点。
高考成绩公布后,赵冠芸已经收到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伸出的橄榄枝,但是她目前还未决定上哪一所大学:“具体的专业也在考虑中,初步考虑金融学、法学和一些基础性学科。”
采访的言语间,赵冠芸多次提到自己的父母:“虽然他们抱有期待,但却从未给过我压力。”她说,能获得今天的成绩,要感谢父母的引导和鼓励,让自己在一个自由度高的环境中成长,让自己有一个充满快乐的生活。
想读北大数学系 暑假瞄准“强基计划”
●姓名:冯至韬
●毕业学校:中山纪念中学高三(11)班理科
●成绩: 693分,中山理科总分并列第一,
全省理科排94名
中山纪念中学高三(11)班黄乐言和冯至韬总分都是693分;两人理科总分并列全市第一。昨日记者采访了冯至韬与他的班主任查红霞。
■爱挑战高难度习题
收到高考成绩,冯至韬说算是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他觉得自己取得的成绩,首先归功于学校和老师,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老师给同学上好每一节课。其次是自己对学习的努力专注,思考钻研精神。他的目标是上北大数学系。
他说自己花了比较多时间在学习上。他觉得,学习要有好的自制力,不管身边发生什么事情,要保持专注,保持独立思考,要有钻研精神。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先思考,想办法解决,如果思考不出好结果,就去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寻找新的学习思路。
在课堂上,他完成基本任务之后,会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探索没有见过的知识点,想办法应对新题目。他会听从老师的建议,完成老师给的好质量的卷子,做起来很有收获。他在做题目的时候,会去联想,自己是否在哪些地方见过类似的题目;遇到新题型的话,会反复翻看,综合运用知识点,这样若下一次遇到新题型就懂得解决。
■暑假不放松 强基计划为目标
他热爱数学。平时会在数学的课本上找一些少见的点,想得更深入一些。还会翻看大学数学教材,高中竞赛书籍,他觉得,竞赛内容有趣,对思维拓展有帮助。课余时间,他喜欢打羽毛球。他说有时学习压力大的时候,就会去打羽毛球和听着音乐跑步。
高考后很多考生会松一口气。但冯至韬却说,不能放松。虽然考得不错,但他对自己还有更高的目标——强基计划。今年,我国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冯至韬说这个暑假还要继续学习,为今后进入大学打好基础。
班主任查红霞老师说,冯至韬很勤奋,自律性很高,爱钻研,对待老师和同学很热情,还是个情商很高的孩子,和老师和同学相处很融洽,能欣赏别人的优点也能包容他人的缺点。他是个综合能力很强的孩子,体育学习,文科理科,很均衡。本次高考他正常发挥,如果题目难一些,他会发挥得更好一些。
“逆袭”学霸:高度弱视仍考出685分高分
●姓名:何嘉贤
●毕业学校:龙山中学 高三(1)班
●成绩:685分,全省排245名
23日下午18:00时,就读于龙山中学高三(1)班的何嘉贤,通过短信得知自己考了685分,全省排名245名。
何嘉贤是中山市今年1.5万高考生中的一员,但是他的经历又和其他学生有些不同——他高度弱视,无法看清黑板,只能借助电子助视器阅读。在过去十余年的求学生涯中,他只能在课堂上凭借认真听来弥补自身不足。从小学到高中,从成绩中等一步步成为名列全市前茅的学霸。
■先天弱视但天生乐观
23日下午三点,我们在龙山中学校内见到了在等待自己高考成绩的何嘉贤。尽管面对面和他聊天,他的眼睛始终看向远方。
“我有高度弱视,大概五六岁的时候被诊断为先天性眼底黄斑变性,所以看不清楚东西。”一开始聊天,他便毫不忌讳地介绍了自己的病情。高度弱视到什么程度?何嘉贤举例说,如果是做视力检测,自己只能看到视力表上最大的那个字母。
就这样在眼前“一片朦胧”的情况下,何嘉贤在求学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上课认真听讲,有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同学求助。利用课间休息等碎片化的时间看书学习,来弥补自身不足。”何嘉贤说,虽然自己视力不如同学,但始终坚信可以通过努力读书来改变命运。
赴考前,何嘉贤也出现过紧张焦虑的情绪,但他经过短暂的自我调节,很快卸下心理包袱应考:“我当时就一直告诉自己,已经努力了十几年,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考到理想的学校。”
高考结束后,何嘉贤没有对答案。“我对自己还是比较有信心的,预计分数在620分到630分之间。”他说,小时候因为受到一个科学类音频启发而喜欢上物理。这次高考,他希望自己能考上中山大学物理相关专业。
■高中三年“逆袭”成学霸
由于高度弱视,无论坐在教室里的哪个位置,何嘉贤都无法看清黑板。升入高中后,他从网上得知可以借助电子助视器阅读,才开始给自己添置“装备”。坐在曾经的教室中,何嘉贤为我们演示了他日常学习、答题的状态。他将一个比手机屏幕还小的电子助视器放在书本上,屏幕上出现放大后的图文。阅读完题目后,挪开助视器,他再挪了挪身体,几乎将眼睛贴在书上,开始做题。由于看不清自己的笔尖,何嘉贤写完一题后,又用助视器回看。
“他几乎就是靠着自己的感觉和惯性在写字,也很担心高考的时候老师看不清他写的字。” 在班主任老师陈丽的印象中,何嘉贤并不是一直成绩都排名靠前的学霸。刚进入龙山中学时,他的中考入学成绩排名全校中下,在高三上学期的市期末统考中,他却以总分621分的高分排名全市理科前列。由于表现突出,何嘉贤先后获得吴桂显教育奖学金、中山市好少年、广东省宋庆龄奖学金和“广东省优秀学生”等荣誉。
数学老师蒋火桂回忆说,何嘉贤一开始数学并不是特别拔尖,但他很会主动学习,自己要求担任数学课代表,课后经常和老师探讨问题,极具钻研精神。
林伟程和李文翰是何嘉贤高中三年的同班同学,也是同宿舍舍友。林伟程说,何嘉贤是一个非常乐于助人的同学,平时课间晚修有问题向他请教,他乐于且耐心解答。何嘉贤有一个外号——“大神”,学习成绩特别好,为人热情开朗。“我觉得不能用"棒"字来形容他,要用"超级棒"来形容。更难得的是,我们有拜托他帮忙的事情,他不会推脱也不会违约。”李文翰补充说。
新闻推荐
“环保管家”出马 发展环保共赢 “环保管家”为重点企业提供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上半年蓝天白云的日子很多。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姜永涛摄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姜永涛、张翔宇通讯员曾毅峰、李多辉)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