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违停,办法总比困难多
据媒体报道,即日起,中山交警部门将利用警务通“巡查提醒”功能“先礼后兵”,对违停机动车辆实施柔性执法。市民如收到“挪车”手机提示短信,请马上挪移,经提醒后不马上挪移的,将被依法处罚。
交警开启柔性执法模式查违停,这种创新交通治理方式的有益尝试,奏出了和谐文明有序的文明交通乐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具有很强的标本意义。
车辆违停,既有司机贪图方便的“习以为常”,也有汽车没地方停的“无可奈何”。
因此对违停治归治,罚归罚,相应的配置管理也应紧紧跟上。一方面,违停罚单不能一开了之,对随意占道、影响交通的还得实行“违停必拖”。否则,“堵”在里面、“占”在道上,老百姓也只能继续“闹心”了;另一方面,对屡罚屡犯者可建立“黑名单”通报、抄告单位警示教育等机制,从而使公众践行低碳出行、遵规守法的观念能够主动跟进;再者,还可以因地制宜设置一些隔离设施,让汽车无法乱停。
当然,违停现象严重的背后,隐藏的是停车难这个问题。解决好“有地方能停”的问题,必须软硬兼施。一则,可采取“政府主导,社会主力,市场主体”的办法,加快规划、建设一批公共停车点,并且创设更好的配套环境、更优的便民服务,以此来吸引司机“入场”,这应当成为一项艰巨的“硬任务”持续发力;二者,根据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可以合理设置、定点一批泊位。当然,有效整合利用公共资源,如支持和引导公共办事机构、学校等单位向公众开放停车场,也不失为治理违停乱停的一帖良药。
解决路边违停问题的办法总是有的,严管重罚确有必要,但多在交通一体化规划、社会公共资源整合、司机文明素质提升等方面下力气,才是解决违停问题的根本出路。建议人:徐剑锋
新闻推荐
中山市公布人力资源供求数据 制造行业需求扩大部分工种趋于饱和
商报讯(记者范展颢)本周,市人社部门公布第二季度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和企业用工监测情况。数据显示,制造业、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