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骨”正气铸校魂,“松品”课程育新人 中山市东区松苑中学向“城市精品学校”奋进

南方日报 2020-07-14 07:01

松苑中学学校正门两侧,是松风楼和松涛楼。正如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倡导“松树文化”,塑造君子人格。松苑中学供图

以建设高品质城市中心为目标,近年来中山市东区城市更新持续焕发新活力,人居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在优质学府集聚的东区,中山市东区松苑中学建校28年来,创建文明校园亦愈发全方位健康发展。学校把“松骨”精神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致力于塑造知行合一、自强不息、人格健全的松中学子。自2016年松苑中学创建文明校园以来,深化文化育人,朝着建设“市民家门口的城市精品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进。

“松苑”,意为高尚精英荟萃之地。“松风楼”“松涛楼”“松韵楼”,是松苑中学三栋主楼。在学校主教学楼的一楼长廊侧,入目可见一排浩风峻骨的松竹,形成与校训“格致笃行,立德树人”相得益彰的主题性人文景观。仅一眼,见不凡。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正是倡导“松树文化”,塑造君子人格。

造“松”之境易,化“松”之形难。松苑中学塑造“松骨”精神,关键在于教师。连续12年荣获中山市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学校一等奖,这个光环背后,得益于该校丰富的人文底蕴。学校通过专家讲座、“双名师培养站”、“松华杯”教师基本功大赛、“我的教育故事”、“我和我的学生”等演讲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平台促成长。“冉冉出蓬蒿,千年待尔高”。正是拥有一批具有“松骨”正气的优秀教师,松苑中学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才真正落在实处,深得人心。

松苑中学不仅以高雅文化引领人,还以精致课程培育人。四大精品课程培育了正气坚韧的松中学子。松苑中学构建党建与德育融合的“红色课程”群,如“祖国,我想对您说”钢笔字比赛课程实践活动唱响主旋律。围绕学生不同成长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初一年级的学习、生活等行为习惯培养到初二年级的青春期教育、性教育、责任教育、家国教育等再到初三年级的理想信念、困难挫折、仰望未来教育等主题,松苑中学逐渐形成“培松、劲松、凌松”三级课程体系。

而作为一所中学,学校软陶、管乐、合唱、武术、历史、摄影等30多个多元化的学生选修社团课程,注重引导学生的特长发展和长远发展。松苑中学每年在省、市、区级的各项比赛中屡获佳绩。学生收获荣誉的同时更收获了自信和成长。学校医疗辅助队就曾荣获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此外,松苑中学通过“实践课程”培育责任担当,把学生的志愿服务和社区服务作为学生入团主要考核内容,倡导全员志愿服务理念。学校发动学生、家长全员注册“志愿中山”“I志愿”志愿服务平台,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据统计,松苑中学三大志愿服务项目平台参与人次近千人,服务时数3865.7小时,做到可持续化、常态化。2018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志愿服务示范校”。

学校坚持育人先育心,构建“文化引领、德育统筹、心理主导、社工协同、家教联动、课程渗透、科研深入”的心育体系。学校开展如预防和干预青少年学生沉迷网络项目等心理灵活性课程促学生心理健康发展。2018年,该校被评为“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校还开设了家庭教育课程,每月开设一期家庭教育讲座。建立三级家委会,成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每周均用2小时以上接待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扎实有效的家庭教育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颇丰。松苑中学成为中山市首批“优秀家长学校”。

经过4年来的生动实践,松苑中学使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进课堂、进教室、进脑袋,焕发出创建工作的勃勃生机。未来,深入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学校将依托本土资源,做好校外文化基地建设;以党建引领创建,由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构建“共研·共享·共进”教学教研共同体,整合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发挥三级家委会龙头作用,拓宽沟通渠道,发挥好家庭教育服务和成长环境检测作用。

松苑中学坚信,只要坚守“格致笃行,立德树人”的本真,倾心于教育事业,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必将更具特色、更有力量、更润人心。

撰文:廖冰莹

新闻推荐

高考过后,中山市多所学校为高三学生举行毕业典礼 高中“最后一课” 师生深情告白

师生合影。本报记者文波摄本报讯(记者唐益通讯员杨群张俐)7月11日上午,一场与往年相比迟到了一个月的高三学生毕业典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