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四年的协作,中山和云南昭通两地在劳务协作方面取得良好成效转移近5000人次贫困劳动力到中山就业

羊城地方 2020-07-09 09:49

昭通劳动力登车准备前往中山就业(资料图)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林翎通讯员李思宇

目前,中山对口帮扶的云南昭通市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和绥江县四县,全部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羊城晚报记者7月8日从中山市人社局获悉,经过近四年的协作,中山、昭通两地在劳务协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成功转移了近5000人次贫困劳动力到中山就业。

构建“县镇对接”劳务协作机制

大关县是火炬区组团镇区的结对帮扶对象。2018年,火炬区与大关县开展劳务协作,王彦华一家就是第一批抵达火炬区就业的大关籍务工人员。王彦华、吴永巧夫妻现在火炬区的广盛公司工作。两年来,他们从生手变成了熟手。现在,夫妻两人每月的工资都在5000元到6000元之间,两个儿子也都在该公司工作,工资水平也和王彦华夫妻差不多。两年来,他们不仅实现了脱贫,拥有了私家车,大儿子还在火炬区成了家。

据了解,中山、昭通两地“县镇对接”劳务协作机制,结合中山市组团式发展,分石岐组团、火炬开发区组团、东区组团和小榄组团等四个片区分别与昭通对口帮扶四县(盐津县、大关县、绥江县、永善县)开展县镇对接协作,充分调动中山市镇区资源直接与昭通县、镇一层开展劳务协作,提升对接成效。近四年来,中山与昭通建立了完善的劳务协作机制,成功转移了近5000人次贫困劳动力到中山就业,目前稳定在中山就业的昭通籍人员约3000人。帮助昭通开展就业的技能培训超过4万人次,在昭通建立8个驻外劳务工作站。

中山市还大力鼓励企业优先招用建档立卡贫困户。企业招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稳岗6个月的,今年,从原来3000元/人提升到5000元/人给予企业补贴。招用30人以上并稳岗6个月的,推荐评定为广东省示范性就业扶贫基地,获通过可一次奖励30万元。目前,已发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补贴47.1万元,推荐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作为省示范性就业扶贫基地。

32名昭通学生学习烹饪“很吃香”

徐友香等5位来自云南昭通的学生,正在中山市技师学院的烹饪专业学习。徐友香说,2017年,在家乡听老师说贫困家庭的学生可以免费到中山市技师学院学习,毕业后还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就报了名。同年9月份,她和同学一起坐上大巴车,来到这里学习。徐友香计划毕业后留在中山发展,同时攻读大专和考取高级技工。

中山市技师学院旅游服务系主任蔡水养介绍,从2017年至2019年,学校从昭通共招收了32名学生到烹饪专业学习。“其中2017年3月份招收的学生今年毕业”,蔡水养说,“我们这些学生都很吃香,还没毕业就已经有企业争着要。”

据中山市人社局相关人士介绍,中山市人社局建立中昭技能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每年招收50名昭通学生到中山技师学院就读,同时选派优秀技工教师到昭通交流讲学,强化技能人才教学交流,促进双方技能教育互利发展。近四年来,共招录了138名昭通学子到中山技师学院就读。

在东西扶贫劳务协作中,中山市人社局还积极推进“粤菜师傅”工程助力东西部协作精准帮扶,中山市技师学院采用“送教上门”“订单式定制”和“模块化教学”等多种方式提升粤菜烹饪专业教学质量,从昭通学子中选招32人进入烹饪专业深造,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安排学生分阶段进入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岗位课程学习,务求通过提升昭通学生就业技能,实现“培养一名学生,脱贫一个家庭”。

新闻推荐

惊险!螺丝刀戳进眼睛险失明

本报讯“现在眼部情况稳定,视力逐渐提高,我的左睛总算保住了。”7月6日,谭先生在经过详细的复查后,确认受伤的眼睛正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