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三天命悬一线 三大医院与“死神”赛跑为生命接力

中山日报 2020-07-01 06:41

出生才3天的新生儿因病情危重,辗转市中医院、市博爱医院、市人民医院治疗,经过三大医院医护人员的接力救治,这名患儿成功脱险。

本报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林茹珠 唐柳青

近日,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接到一个电话:市博爱医院有一个出生仅3天大、体重仅3.24千克的新生儿急需ECMO(即人工心肺技术)治疗。

该患儿6月20日凌晨于市中医院出生,出生时羊水Ⅲ°混浊,有窒息病史,生后随即出现气促、发绀、呼吸困难,气管内可吸出血性分泌物,诊断“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出血、肺动脉高压”,因病情危重,辗转市中医院、市博爱医院治疗。

患儿转入市博爱医院后予常频呼吸机、高频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降肺动脉压、循环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效果欠佳,患儿仍有明显气促,全身发绀,血氧饱和度维持50-60%,命悬一线,危在旦夕。

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杨秀芳接到市博爱医院要求转院电话后,立即通知该院ECMO小组及新生儿科值班二线副主任医师陈玉兰,立即120出车至市博爱医院,经过一系列评估,患儿病情危重,符合ECMO治疗指征,需立即转回市人民医院行ECMO治疗,家属表示理解要求积极抢救,哪怕有一线生机也要争取。

市人民医院ECMO小组医师王立强说,他们ECMO小组3位专家凌晨12点到达新生儿科病房开始等待,做好ECMO救治准备工作。患儿入院后,医院ECMO小组、新生儿科、血管外科等多科室30多位医护人员立即集合到位,这时已是凌晨2点。完善术前准备,由于给新生儿建立ECMO管道需要预充血液制品,经过医院输血科联系,在20分钟时间内,市中心血站很快发了2个单位的红细胞过来。

“新生儿血管很细,ECMO手术操作难度很大。”王立强医师表示,在ECMO小组廖小卒主任、新生儿科杨秀芳主任、血管外科缪健航主任指导下,各方队伍联合协作,立即予高频呼吸机辅助通气及循环支持,克服新生儿体重轻、血管细、置管难等一系列困难,成功建立血管通路,于凌晨3点顺利开启ECMO,机器正常运转。

随着ECMO在宝宝的身体内运行,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在短短的两分钟之内从50%逐步升至90%以上,患儿的脸色也慢慢转红润了。凌晨4点,患儿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各方面情况好转,这时ECMO小组的专家才撤离现场。“接下来的几天里,ECMO治疗将面临着凝血关、感染关、循环关、并发症等难题,患儿还要克服多重难关,ECMO治疗还需要几天。”王立强医师说,这次的救治,充分体现了医院多学科通力合作救治,给了一个小生命生的希望。

据介绍,ECMO被称为生命支持的终极手段,是目前针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最核心的支持手段。和成人相比,新生儿实施ECMO难度更高、风险更大,在市人民医院ECMO小组、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和血管外科的通力合作下,2015年至今成功实施8例新生儿ECMO治疗,为中山市危重症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新闻推荐

长安今年新增学位1310个,同步推进新建学校项目用地手续等 计划投入6.5亿元发展教育

■长安实验小学二期工程低年级教学楼学校供图今年,长安计划投资6.5亿元发展教育,以改扩建的方式新增学位1310个,并同步推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