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名工人遭欠薪166万 专业律师调解助快速维权 中山法院去年受理人民调解达成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3746件

中山日报 2020-06-18 06:48

疫情期间公司没有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加上工程还没通过竣工验收导致资金紧缺,中山市66名建筑工人近日遭遇欠薪166万余元。记者6月17日从市中级法院了解到,该案经律师调解员介入,仅用时8天就促成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法院这一周内就该调解协议作出司法确认,案件目前已进入执行程序。

本报记者 张房耿 通讯员 刘颖清 陈静

■66名劳动者被欠薪166万余元

林先生等66名员工在中山市某建筑公司从事会计、水泥工等工作。今年5月,林先生等人将建筑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建筑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原来,建筑公司在疫情期间拖欠了林先生等员工部分工资,加上相关的建筑工程还没有竣工验收,还有部分工人的部分工资从2015年7月拖欠至今。66名工人被拖欠的工资达到了1668950元。

由于该案拖欠工资时间跨度较大,员工对于公司的怨言多,情绪不稳定。同时,建筑公司的部分项目已经受疫情影响,一次性支付拖欠的工资1668950元难度比较大。如果走诉讼程序,耗时相对较长,工人们维权成本较高。市中级法院委派了律师调解员在诉前介入该案。

5月22日接到委派案件后,赖初帆律师团队开始联系双方,了解双方的调解意愿。因工资被拖欠太久,加之疫情期间情绪紧张,林先生等人情绪波动较大,调解员耐心疏导工人们焦急的心理,缓和双方的对立情绪。

经过前期努力,双方同意于5月30日上午到设置于广东洋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调解工作室进行现场调解。调解过程中,建筑公司对欠薪事实无异议,但鉴于支付金额较大,公司资金周转困难。

调解员针对履行问题为双方当事人提供了两个履行方案,最终当事双方共同选定了一个并签署了调解协议。双方在调解员的主持下,签订调解笔录、调解协议、保证书和司法确认申请书,双方约定建筑公司在履行期届满前一次性向林先生等66名员工支付拖欠的工资共计1668950元。法院在一周内即作出司法确认。

■律师调解助快速定分止争

“这起劳动纠纷的调解员由擅长劳资纠纷的律师担任,案件双方也委托了诉讼代理人代言。作为专业人士,律师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发挥的专注、高效的作用更为显著。” 市中级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律师调解员能充分为当事人分析法律关系,梳理证据等。用专业技术让双方当事人达到满意的调解结果。

相比于打官司,调解是双方当事人自愿情况下选择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随着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日益增强,纠纷的化解不仅仅是“解决一件事”,“化解一口气”显得越发重要,因此调解工作也进一步向专业化、规则化方向发展。调解员熟练掌握和运用法律法规及国家的相关规定,公正判断案件争议双方主张的有理和无理之处,已经成为顺利化解纠纷的必备要件。

律师调解员作为法律专业技术人员在这个方面有天然优势。目前,中山法院已经招募55名律师调解员,调解员都是具备丰富执业经验的律师,各有所长,能够为各种类型的纠纷化解提供专业保障。设于广东洋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调解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经成功为群众化解劳资纠纷、物业纠纷等80余件案件。

■多元解纷机制三年化解纠纷超1.8万件

一年来,中山法院深化推进“双向集约”的一站式诉讼服务和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不断完善诉讼服务体系,拓展诉源治理能力,努力提升诉讼服务水平,探索出具有中山特色的诉讼服务模式。

中山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成立以来,2017年底积极引进社会第三方力量进驻中心,设立专门“调解超市”开展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在“调解超市”设立了六个专门调解工作室,分别是诉前联调工作室、道交纠纷调解工作室、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律师调解工作室、家事纠纷和为贵工作室、金融消费纠纷调解工作室,现有13名专职调解员驻点办公。近三年,中山法院通过多元解纷机制化解纠纷18394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通过司法确认,当事人免除各种顾虑和担心。2019年,中山法院受理人民调解达成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3746件,审查并确认有效100%。

新闻推荐

火炬区巾帼志愿队为创文贡献“半边天”力量 建设“美丽庭院”成就美丽生活

本报讯(记者陈伟波通讯员杨婉筠)近日,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巾帼志愿者们,领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中山港社区家居养老服务中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