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185万群众的小康梦
昭通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市11个县市区中有10个国家级贫困县,1379个行政村(社区)中有1235个贫困村。2014年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5.07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34.6%。
为了185万群众的小康梦,2016年9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东西部扶贫协作部署和广东、云南两省工作安排,中山与昭通结对开展扶贫协作,对口帮扶盐津、大关、永善、绥江四县。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25个镇区组成四个组团,每个组团结对昭通一个县,集中力量开展帮扶;各部门全面动员,参与结对,推动形成了“1+8+N”的部门协作格局。近四年来,中山市大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产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就业、医疗卫生、干部人才交流、农产品合作等重点领域扶贫协作,不断攻克脱贫攻坚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帮助昭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出门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下雨天穿着水筒靴,泥浆没过了膝盖。再也不愿回去了。”这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里,群众的肺腑之言。通过“进城、入镇、进厂、上楼”变农民为市民的直过式脱贫模式,超过九成的贫困人口搬出大山,进中心城区、进县城,过上了新生活。
“培训期每个月有600元的生活补贴,以后正式上岗,每个月保底有2500元收入,这可比种地要好得多。”这是“扶贫车间”里,新上岗群众算的一笔账。为了让群众既挪“穷窝”又断“穷根”,一座座“扶贫车间”在安置区拔地而起,帮助群众就近就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此公约,共遵守,铭记党恩跟党走;勿轻女,不重男,尊老爱幼残不嫌……”这是团结社区里,群众自拟的《居民公约》。社区每月组织对易迁群众卫生习惯、政策知晓、弘扬传统美德、学生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进行检查打分,累积的分数,可以在“感恩超市”里兑换各种生活用品。
“确保重视力度不减、工作力度不减、投入力度不减、工作标准不降,助力昭通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这是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在对口帮扶县全部脱贫摘帽后的郑重承诺。今年,工作组将在组织领导、资金支持、干部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社会帮扶等方面全面加力,努力夺取扶贫协作全面胜利。
在昭阳区的永丰海升苹果基地,规划的10万亩苹果示范园渐次成型。依托现代科技种植的矮砧密植果苗上,间或有几颗青涩的小苹果冒出。再过两个月,这里漫山遍野都将变成苹果的海洋。苹果不仅是昭通优势显著、潜力巨大的脱贫产业,还兼具平安、圆满、甜蜜、幸福的美好寓意。可以想象,未来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半城苹果满城香”的“苹果之城”,将会是何等美丽而幸福的昭通!
图/本报记者 夏升权文/本报记者 郭锦润图编/ 明剑
新闻推荐
不开刀也能治疗乳腺癌 市人民医院在全市率先引进乳腺肿瘤冷冻消融术
本报讯(记者周映夏通讯员林茹珠)“通过零下150度左右的极低温度,可使靶区内肿瘤细胞破裂毁损,逆转肿瘤免疫抑制状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