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非遗好物 集体上线“走秀”

中山日报 2020-06-09 06:55

醉龙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圃腊味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遗产日期间,广东省将举办中国首届非遗购物节,广东首届“非遗购物节”活动也即将启动。同时,淘宝手艺人——广东非遗购物节好店推荐专场也于近期上线。

届时,广东各地非遗中华老字号、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和相关企业将进驻非遗馆。通过展示并销售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食类等非遗产品及地方文创产品,倡导健康生活,提振文旅消费,促进广东文旅市场复苏复兴。

随着“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临近,中山也将启动首届非遗购物节,并在6月13日19:30以抖音直播的形式,为消费者“种草”非遗手信及文创产品。彼时只要锁定“中山市文化馆”或“文旅中山”抖音直播间,就可以在线上一起重温关于中山的“非遗”记忆。

在此之前,就让我们一起踏上寻觅这些“非遗好物”的旅程吧。

文/本报记者 闫莹莹 图/本报记者 洪喜鹏

好吃得让你念念不忘

在中山的非遗名录中,“吃”占据着不小的篇幅,首先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沙溪凉茶。

凉茶是岭南人民根据本地的气候、水土特性,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基础,研制、总结出的一类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饮料总称。它有特定的术语指导人们日常饮用,服用无剂量限制,且无须医生指导。2006年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凉茶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广东益和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沙溪凉茶在内,来自粤港澳的21家凉茶生产企业的18个品牌54个秘方及术语,受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及我国有关法律永久性保护。

随后,中山又有黄圃腊味、咀香园杏仁的传统制作工艺先后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的黄圃腊味,经过多种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而成,色、香、味俱佳。作为广式腊味的典型代表,黄圃腊味不仅有着严格的传统手工技艺,从选料、肥瘦搭配、配料腌制、制作工序等,都有一套相传已久的技艺。而且善于创新的黄圃人,也将传统的腊味从过去的腊肠、腊肉、腊鸭等少数品种,发展至现在的50多个品种,涵盖禽、畜、鱼类等各种腊制加工。2009年,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入选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与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同期入选省级非遗名录的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发源于中山石岐,后来逐渐流传到澳门等地区。这小小的绿豆饼是中山人的骄傲,它以绿豆粉为主要原料,用木制饼模打制杏仁状的饼样,并加入特制猪肉做夹心,经过一系列传统烘焙工艺制成。传统的咀香园杏仁饼制作包括浸豆、烘豆、脱壳磨粉、制猪肉馅、磨糖粉、拌粉、倒模成型、烘焙、冷却等多道工序。制成的杏仁饼呈淡黄色,入口甘甜松化,齿颊留香,成为中山侨民特别喜爱的家乡手信之一。

可不要以为中山的非遗美味仅止于此哦。小榄菊花传统饮食习俗、三乡茶果传统饮食习俗、隆都传统饮食习俗、小榄荼薇花制品加工技艺等市级非遗名录中的产品,都能勾起人们的食欲,让远方的人想起家乡味道。

时至今日,沙溪、大涌仍然保留着传统隆都饮食习俗,比如,每逢过年的炊年糕压岁,端午节包芦蔸粽,年末开始制作三稔包……它们不仅是许多人童年的回忆,还是家乡别具特色的文化与传统。

好看得让人爱不释手

2013年,入选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粤绣(小榄刺绣),便是好看得让人爱不释手的好物。

小榄刺绣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传统刺绣艺术的代表,以丝绒绣著称,作品逼真自然,具有“平、齐、细、密、均、光、和、顺”的艺术特点。其制作工艺流程包括选图、勾稿、上绷架、选线、选针、刺绣等六大步骤。刺绣针法有45种,可分为基础针法、辅助针法和实用针法3大类,其中,以实用针法最具特色。其绣品题材图案除常见的雀鸟、鱼虫、龙凤、鸡鸭等,还常配以菊花等花卉图案,极富岭南风土特色。

同样被列入广东省级非遗名录的大涌红木家具传统雕刻工艺,也是一项指尖上的精湛艺术。大涌红木家具雕刻技艺一直依靠一代代民间工匠努力传承,掌握雕刻技艺的老艺人通过带徒弟,将红木家具雕刻技艺口传心授,使大涌红木家具雕刻传统手工技艺能够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从现有的实物和史料中考察而知,明代大涌镇的日用品雕刻工艺已经初显端倪,从中也能看出大涌文化底蕴之深厚。大涌红木家具传统雕刻工艺包括绘画、篆刻、构图等多种艺术元素。从大涌较早期的家具来看,部分的木雕工艺如明代方形、圆形的台梁斗拱、几何线条的吊屏等,与明代简约方正风格是非常接近的。到了清代,大涌的庙宇宗祠中,在台梁斗拱上大部分都雕刻有各式各样的花卉雀鸟、人物故事、盘龙飞凤等,这已经是精雕细刻的艺术品了。同样,同时期的一些日用品,包括百姓家的大床、门窗、台椅、神龛、祭台;文房四宝中的笔架、墨盒、镇子;屏封或小摆设等木像制品,也融入了工匠们精湛的雕刻工艺。大涌的传统雕刻工艺是在糅合岭南雕刻风格和西洋美学风格的基础上,以工艺精湛而见长,雕刻品栩栩如生,在国内众多的木雕艺术中独树一帜。

近年来,随着中山市文旅融合的脚步不断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的道路也越走越宽,它既提升了游客对于目的地文化的体验和认同,也提升了地方群众对本地文化的认知度和传播度,更有效拓宽了文化遗产融入地方、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路径。在首届非遗购物节中,有什么是能让你“种草”的中山“非遗好物”呢?一起来拭目以待吧。

◇知识小学堂:

中山市登上国家名片的有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醉龙舞、崖口飘色、中山咸水歌、小榄菊花会、沙溪凉茶、六坊云龙舞。白口莲山歌、沙溪鹤舞、黄圃麒麟舞、黄圃飘色、三角麒麟舞、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沙溪四月八、沙溪三月三等入选省级“非遗”名录。此外,东乡民歌、小榄菊花传统饮食习俗、三乡茶果传统饮食习俗、起湾金龙扎作技艺、隆都传统饮食习俗、阜沙单人农艇赛、小榄花灯制作技艺、长洲扒仙艇习俗、沙溪洪圣殿洪圣龙王宝诞醮、小榄洪拳等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闻推荐

中山市供销社助力300个实体经济经营业主渡难关 今年来累计减免租金近300万元

本报讯(记者李鑫通讯员王红宾)记者近日获悉,在今年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山市供销社系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承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