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天团”3年有成获奖200万元 通宇通讯创新团队带头人赵伟表示会化激励为动力,并建议中山对人才评价要更具个性化
本报讯(记者 黄凡)“获得中山市给予的荣誉和奖励,我们团队有些意外,更激励着我们更上一层楼。”近日,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可用于4.5G/5G通信的Massive MIMO基站天馈系统技术研发与应用团队”带头人、天线事业部总经理赵伟告诉记者。
“2020中山人才节”上,赵伟带领的创新团队被评为中山市首批“企业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并获得了200万元的奖励。
基于对5G通讯商用应用趋势的预判,通宇通讯早在2015年就着手布局5G战略。2016年,赵伟离开大型国企,作为技术专家被通宇通讯引进。2017年,赵伟担任公司5G研发中心总监,负责5G天线研发团队的项目统筹与人员管理。2017年,通宇通讯加入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成为该中心首家天线研发企业合作伙伴。团队2018年已在5G天线研发取得突破,2019年更迎来“高产”爆发:研发并成功商用全球第一个5G AFU产品(天线滤波器一体化产品);研发成功全球第一款双频微波天线;研发成功国内行业独有的小型化钣金腔体滤波器;为解决4G与5G网络共存,开发支持4G LTE频段和5G sub 6GHz频段的基站通信射频系统。2019年,公司5G产品实现大规模投产,出货数量超过9万台套,销售收入超3亿元。截至2019年,通宇通讯拥有授权专利519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5G相关专利已授权83项。
如今,研发团队成员已达40多人,核心团队成员稳定发展,在5G基站天线产品开发中各展身手,成为各项关键技术的攻关担当。如核心成员彭蛟来自浙江大学,大力推动公司射频器件产品向小型化及轻量化转型,以满足5G基站天线与射频滤波器集成化、一体化需求。刘科种来自北京理工大学,从事高频高功率毫米波天线产品研发及可靠性设计验证,有效解决了微波天线抗风能力不足这一行业技术难题。王斌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负责基站天线新型集成化传动设计,创新成果形成发明专利十余项,大大提高了公司产品技术及成本优势。核心成员不仅是技术担当,也各自走向关键管理岗位。刘科种现任微波天线事业部总经理,2018年被评为中山市第三届“十大工匠”,2019年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彭蛟任射频事业部研发总监,王斌现任基站天线事业部技术生产总监。赵伟说,团队里一批年轻的研发人员也得以快速成长起来,已经能够在大公司定制化产品开发工作中独当一面。
随着国内5G商用的正式开启,公司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在疫情影响下,通宇通讯复工复产虽然推迟,但今年开工后订单一直充足。2020年,新基建下,5G运营商加速布局,率先布局的通宇通讯在建设周期中得以“饮头啖汤”。赵伟告诉记者,通宇通讯同时具备4G和5G基站天线研发能力并且能够将两者资源实现整合优化,产品契合目前市场应用实际需求,创新团队三年多来潜心研发新技术,如今到了开花结果的阶段。
作为创新团队带头人,他表示,今年中山市给予研发团队创新奖励200万元的政策就十分给力。同时他也建议中山市对人才的服务保障措施可以更加精耕细作,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地方和企业要通过适用人才的引进实现创新发展。“希望对人才的评价可以更个性化和灵活一些,以实力和贡献论英雄,满足每个能够为中山创新发展带来推动力的人才实际需求。”
新闻推荐
老人活动中心美丽蝶变为文明实践所 五桂山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昨在桂南村揭牌投用
桂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揭牌投用。陈吉春摄主建筑内外的红色文化主题,院墙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标语,如在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