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美景 品艺展看表演 学包粽 景点有序开放 游客乐游中山
记者在中山城看到,游客们通过扫码、测温、实名登记才能进入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当天12点,有约300名游客进入景区,从登记显示的来源地看,游客除了来自中山本地外,还有不少来自珠海、深圳、广州等地的游客。
中山城景区的主干道上,分散着三三两两的人群,有的一家几口享受休闲时光,有的情侣相携边走边拍,有的年轻姑娘还换上了汉服、和服,撑着油纸伞,走在具有异国风情的街区道路上。记者了解到,景区此前对部分景点设施进行了翻新,增加了装饰品,看起来更有节日气氛。
中午12时许,记者在孙中山故居门口看到,前来参观的游客正依次走过门口特别设置的风雨长廊。为减少人群聚集,游客需提前预约门票,并进行扫码登记、测量体温、安检之后才能进入景区。景区的“龙田”里,水稻长势良好,游客纷纷在附近歇息。非遗展示区吸引游客驻足观看。值得一提的是,从6月17日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举行了“2020中山市工艺美术作品展”,集中展示中山市工艺美术文化发展的成果,刺绣、文创用品、烙画、木雕等艺术品让前来故居参观的游客近距离了解中山文化。
包粽子、制香囊、听古风,部分市民选择在红博城里感受传统端午。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于6月25日、26日在一层古戏台举办一系列民俗活动,引领游客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手持清香的粽叶,如何包一个外形美观不“漏料”的粽子?在现场专业老师手把手指导下,小朋友也能包得像模像样。25日上午,在红博城古戏台前,台上表演着民族舞蹈、川剧变脸,台下小朋友学习包粽子。据了解,红博城红木雕刻工艺文化馆、中医药文化馆、香山刺绣文化馆三馆联动,两天的时间里,不仅有老师手把手教大家包粽子、制香囊,还有中医药专家以及刺绣专家带来的“中医养生的智慧”以及“绣端午·制香囊”主题讲座。
新闻推荐
人大代表就市民反映问题督促解决文/图羊城晚报记者周聪在中山,人大代表联络站24小时不打烊,村民想要找人大代表,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