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网“文明城市大家谈”昨举行,嘉宾畅谈中山纪念图书馆如何创新阅读模式 疫情之下借阅服务不“打烊”10万册图书可免费送到家

中山日报 2020-05-30 06:28

5月29日,3位嘉宾做客“创新阅读模式 服务书香中山”城市文明大家谈节目。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阅读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全民阅读水平息息相关。中山纪念图书馆从去年11月12日开馆以来,成为中山新的文化地标,尽管疫情之下曾闭馆,但阅读服务不“打烊”。5月29日,由市文明办、中山纪念图书馆、中山网联合举办的“文明城市大家谈”节目,邀请中山纪念图书馆3位嘉宾畅聊新图书馆如何创新阅读模式,服务书香中山。

本报记者 李玮玮

●开放至今已接待54万人次

昨日下午,中山纪念图书馆馆长吕梅、副馆长张细言和馆员柳军做客中山网“文明城市大家谈”节目。据吕梅介绍,去年11月12日,中山纪念图书馆在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之际开馆,截至目前,已接待读者约54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读者约2万人次,到图书馆成为市民的一种新的生活常态。

因为疫情原因,从1月23日起图书馆共计闭馆68天,在这期间,阅读服务并没有“打烊”,该馆第一时间对外推广馆藏各类线上阅读资源。3月30日图书馆恢复局部开放后,严格落实各项防控要求,对场馆、回收书籍进行消毒,采取预约、限流入场等。“根据目前防控形势以及复工复产的要求,我们将进馆人数进一步上调,5月15日起,由原来的每天进馆总人数800人、同时在馆的人数100人,分别上调到4000人和1000人。其它防控措施保持不变。”吕梅介绍,目前周末来馆人次已经高达四五千人次。

为了更方便读者借阅,图书馆还大力推广“爱阅有约”免费快递服务,“目前可供快递到家的图书有10万册,借阅3本以内,均可免费快递到家或办公室。”张细言介绍,对疫情期间无法及时还书的读者,还将采取免除滞纳金的做法。

●“线下+线上”让阅读覆盖更广

中山纪念图书馆作为推进全民阅读的主阵地,不断探索开展全民阅读的新方法、新手段,今年2月以来共计举办了80多场线上活动。

包括掌上童心故事会、名师在线分享、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每日阅读)、粤鄂澳共读半小时、用爱发声共同战疫(朗读作品线上征集)等活动,图书馆通过邀请嘉宾、读者在线参加等方式,让读者足不出户参加阅读分享活动。“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我们也将陆续恢复线下活动。”如围绕“大榕树下”“凤凰花开”“人文香山”三大系列继续开展各项品牌活动,还将利用“中山读书月”、“世界读书目”、寒暑假等重大节假日,针对性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计划全馆全年开展不少于400场次。张细言介绍,除了市图书馆,各镇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也已经常态化。

令人称道的是,中山纪念图书馆在提供有效信息咨询和高效数字资源传递等方面连续5年入围全国三十强,已经初步建成资源种类齐全、类型多样、服务方式灵活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目前我馆拥有各类数据库50余个,电子图书300余万册,期刊论文超过1亿篇。”柳军介绍,持证读者可免费数字阅读,没有读者证的也可通过支付宝或粤省事平台在线免费办理数字阅览证,“我们还加紧整合公众号等各项终端资源,争取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数字阅读体验。”

●推广文明阅读服务书香中山

如何让全市24个镇区,甚至住在村居的群众享受到更便利的阅读服务?张细言介绍说,中山市目前已基本建成市、镇、村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形成24个镇级分馆、29个街区自助图书馆、270多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的服务网络,这些图书馆已实现通借通还,市民可以在就近的镇区方便地借书看书。

张言细说,“这几年我们重点打造高品位、高质量的阅读阵地,镇区的不少图书馆都在升级,希望让图书馆变成市民愿意去的休闲文化场所。”同时还加大科技投入,如人脸识别技术、自动还借书系统等。图书馆还计划吸纳社会力量,打造“城市共享阅读空间”“粤书吧”“邻里文化家”“图书馆之友”等项目,探索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在旅游景点、酒店、候机楼、小区等场所设立阅读空间。去年,还开展了流动图书服务,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覆盖人群和范围。

新闻推荐

红心逐梦 重振虎威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昨举办党员先进事迹分享会

本报讯(记者冷启迪孙俊军)5月28日,市文化馆综艺厅,一场特殊的党员活动在这里举行。广东省援助松滋医疗队领队、中山市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