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稳、高,3个关键字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去泡沫调结构、“六稳”、高位谋划等是中山走出发展困境寻求长远发展的选择

南方都市报 2020-05-28 06:06

[摘要]去泡沫调结构、“六稳”、高位谋划等是中山走出发展困境寻求长远发展的选择

5月26日上午,中山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在文化艺术中心召开,市长危伟汉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思路清晰”“体现出党委政府务实、担当的精神”……5月26日下午,中山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分组审议时,不少人大代表发出这样的声音。南都记者从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挑出三个关键字——调、稳、高,让人大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解读。

立足长远促进经济

回到健康轨道

回顾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开篇就提到,去年是中山直面问题、砥砺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中山市政府立足长远发展,厘思路、治乱象、去泡沫、调结构,促进全市经济运行逐步回到健康轨道,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对比近10年来中山市房地产投资、工业投资的两条曲线,工业投资呈下降趋势,房地产投资一直呈上升趋势。“这让今天的中山陷入发展困境,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动力不足”,中山市人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管理学院院长赵晷湘指出。

中山火炬开发区过去走过一些弯路。“有一段时间房地产过度发展、无序发展,有不少工业企业转功能,搞商住,挤占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空间,”中山市人大代表、中山火炬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欧阳锦全说,火炬区不缺资金、不缺项目,不缺招商引资的人才,但是缺产业用地。欧阳锦全说,最近火炬区把健康基地的健康小镇用地进行调整,原来一部分商住用地调整为产业用地,“一块地有70亩,按照价值有7个亿,我们下定决心调整为产业用地”。

火炬区的现象并不是孤例,近年来中山发展面临着“土地之困”。在梳理去年的主要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去年中山铁腕治理土地、规划乱象,上收镇区规划编制权限,严控房地产用地供应,强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用地保障,出台37项制度重塑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

“中山用地有历史遗留问题,包袱沉重;以前的发展也是粗放型的,用地很多”,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伟强表示,报告提出重塑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中山首先开展了土地规划专项治理、乱象治理。比如超规模利用土地,按照规定用地必须符合规范,但很多用地不符合规范。

“历史问题,大部分可以通过国土空间规划来解决”,吴伟强表示,原来有三规,以后只有一个国土规划体系,一张蓝图绘到底。目前中山正在编制《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结合第三地国土调查,可以把底数摸清。

对于未来如何规范用地,中山市已经出台了37项制度。“现在有好契机,几个部门组建成自然资源局,把原来不规范的做法,或者部门之间不协调的地方,重新理顺”,吴伟强说,接下来还会继续出台相关制度,保证中山高质量发展。

稳就业保民生

稳住经济基本盘

受疫情影响,中山市今年两会召开已经接近年中。政府工作报告对当前形势有清晰描述,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从国内来看,虽然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为有效控制疫情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从中山市来看,疫情的冲击与一些长期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叠加。

在2020年工作总体要求中,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今年最主要的问题是,经济形势无法预测”,赵晷湘说,虽然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要取得决定性胜利还遥遥无期。中山又是一个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城市,国际经济形势势必影响中山经济发展,这不仅仅会影响外贸企业,对整个产业链都有影响,涉及到相关配套企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具体的经济增速目标。而是提出,2020年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今年保住基本民生、就业,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赵晷湘说,这也体现出政府的科学发展观,从经济规律来考虑问题,而不是违背规律做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是,不设目标并不意味着没有目标,赵晷湘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20年的工作部署都很具体,体现务实。“关键是高质量崛起、项目落地,这些内容能不能落实”,赵晷湘认为,只要落到实处,中山就能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

坚持高位谋划推进

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

放眼未来,在部署2020年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充分发挥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举全市之力推进“双区”建设,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战略机遇,大力推进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全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

对此,广东省人大代表、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认为,这部分内容围绕中山市发展、高端引领等方面安排得非常具体。要重点实现中山高质量发展,必须明确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在哪里,这份报告第一次比较系统、清晰地提出来。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道:加快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翠亨新区,加快湾区国际医疗城、湾区国际设计港、湾区国际创新园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强化火炬开发区创新发展主引擎作用,推动健康医药、光电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向产业高端延伸。

作为中山市创新发展的主引擎,“火炬区还是要抓住自己的老本行,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技术的产业化。不能把技术停留在研究论文上、研究成果上、专利上。关键要把这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欧阳锦全说,火炬区要立足产业、实业、高新技术,坚决不动摇。

欧阳锦全表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根植性强的企业是火炬区最核心的资源。火炬区有不少从小到大一手培育出来的民营企业、科技型企业,如明阳、联合光电,今后将继续扶持这类企业做大。同时,要打造创新的产业环境,形成良好的产业氛围。比如健康医疗这块,中山有约400家医药企业落户,很多企业需要进口药品,目前有关方面正在积极申请药品进口口岸,如能获得批复,更多进口药将能畅顺进入火炬区。此外,还争取在中山设立CNAS认证的实验室,实现化妆品、医药等就地检验,为产业发展和创新提供良好的氛围。

“这几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对中山经济方面诸多问题是看得非常清楚的,尤其是一系列挤泡沫、谋长远的重大举措,保持定力忍得住阵痛,来谋划中山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这一点在报告上体现得非常充分”,梁士伦认为。梁士伦说,这次报告提出的问题点是历年来最多的,有的问题甚至有具体的数据来作为支撑,许多代表认为写得非常实在。

正如报告所说,只要中山坚定信心,心无旁骛,保持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不为一时经济波动所困扰,坚持不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就一定能推进中山高质量发展,再创中山新辉煌。

“调”

是指厘思路、去泡沫、调结构,这是中山解决历史问题、走出发展困境的必经之路。

“稳”

是指“六稳”“稳就业保民生”,这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时期,中山布局今年工作的基本原则。

“高”

是指高质量、高平台、高位谋划,这是中山寻求长远发展的最优选择。

新闻推荐

分享援鄂故事 守护生命美好 “话说”最美逆行者港口站线上直播分享会吸引6.97万人次在线观看

本报讯5月24日上午,由港口镇多部门联合协办,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山出版有限公司和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联合承办的“"话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