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联络站去年增至96个 成为联系群众平台、宣传政策窗口、人大活动载体

中山日报 2020-05-25 06:25

为了适应新时代人大工作需求,去年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在强化学习培训、拓宽活动载体、提高建议处理质量等方面出实招,通过不断增强人大代表履职的能力、活力和效力,推动代表履职更加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提升代表履职整体水平。

创新多样化人大代表联络站

去年,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夯实联系代表工作基础,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除了抓好代表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外,还扎实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如给予每个镇区2万元的代表联络站专项经费支持,鼓励镇区大胆创新实践。各镇区探索建立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社区矫正、商会协会、法律援助等各类专业性代表联络站;设立线上人大代表网络服务平台,开展夜间接待群众,建立选民反映意见定期回复评议制度。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主任李文军表示,人大代表联络站已成为人大联系群众的平台、宣传人大政策的窗口以及人大活动的很好载体。

2019年,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从62个增至96个,全市累计进站活动的市镇人大代表达2000多人次,共接待选民6700多人次,收集意见2000多条,全部得到答复,代表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明显提升。中山市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去年共发出履职活动邀请343人次,登记参加人大组织活动情况154宗、活动总结92宗,让代表活动有迹可循,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了代表履职电子档案。

同时,中山市还逐步开展代表网格化履职试点,选择火炬区、石岐区、横栏、板芙、东凤5个镇区作为试点,通过集中学习、分别研讨、进展反馈等多种形式,多次召开推进人大代表网格化履职工作座谈会进行部署。人大选联工委按照项目化设定、清单化上报、制度化反馈的流程,以网格化整合人大代表资源,实施实时联动监督,努力提升人大代表履职活动中的主动性精准性有效性。

鼓励基层人大创新,提高履职水平

通过集中式、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活动,人大代表的履职渠道不断拓宽且优化。去年中山市出台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门委员会及工作委员会联系市人大代表的意见》。此意见详细规定联系的对象、内容、方式、被联系代表的职责及服务保障等内容,并将联系的主体从常委会组成人员扩大至专门委员会及工作委员会,使之成为中山市代表联络工作的一大亮点。

2019年,为了切实提升基层人大履职水平,中山市人大常委会积极组织代表学习、健全制度、鼓励创新。如石岐区探索建立人大代表履职评价体系;火炬开发区利用大数据+网格化覆盖模式创新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平台,拓展了代表履职空间。横栏打造“四有四优”新型人大代表联络站,属地监督选区民生实事,网上“接单”回应市民关切,夜间接待群众收集民意,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板芙镇在镇人代会上,成为全省率先引入电子表决系统,表决人大各项决议和票决十件民生实事项目的乡镇。

李文军表示,2020年选联工委将继续搞好代表培训、多样化开展代表活动、完善代表建议办理以及继续提升代表联络站职能。积极探索建好代表履职网格化管理体系,组织火炬区、石岐区、横栏镇、板芙镇、东凤镇开展代表网格化履职试点,提高代表履职活动主动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将全市的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为既有综合性,又有专业性,线上与线下并存、中心站与一般站相连接,单一站和全面功能站兼有,接待选民群众、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窗口。

本报记者 陈慧

新闻推荐

档案见证小康路(二) 从“五渡海”到高铁行,中山交通大变身

2011年1月,建成通车的广珠城轨。本报记者夏升权摄上世纪90年代的番中公路。1982年的小榄沙口汽车渡轮码头,车辆、旅客上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