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引入多项“技防”新技术,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 布控“天眼”捕捉烟尘 无人机升空勘测环境

中山日报 2020-05-15 04:54

13日,市生态环境局就多功能便携式重金属分析仪使用举行培训会。在城市高处加装高清摄像头,借助AI技术自动分析识别烟雾排放,并拍照取证、上报信息;无人机升空,结合遥感技术获得大型企业、工业园区实时影像,助力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便携式重金属分析仪,助力执法人员快速分析水质,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违法行为……14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该局已引入多项“技防”新技术,助力中山市污染防治攻坚战。

■引入AI技术,借助“天眼”捕捉烟尘

在城市高处加装高清摄像头,系统借助AI技术自动分析识别烟雾排放。近期,这样的一套“天眼”系统加装在了东升镇内,专门用于整治散煤燃烧现象。市生态环境局天气与应对气候变化科副科长谭兆腾介绍,AI系统结合高架源综合系统覆盖区域广,一个摄像头可以覆盖近37平方公里,结合AI快速识别并推送至处理人,可以最快的处理无组织排放和违法排放事件。

去年中山市建成“9+300”大气网格化监测体系,9个空气质量标准站加300个微观站,实现全市空气质量检测全覆盖。大气网格化监测系统建成后,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大气感知网络的建立,发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露天焚烧和无组织焚烧,就是发现的问题之一。我们通过对过往大气监测数据分析、排查后发现,在镇区,焚烧情况较为普遍。”谭兆腾举例说,如果某一天空气质量指数相差不大,作为普通市民感知不到太大区别,但如果频繁发生焚烧事件,周边居民将直接受到影响。

“对于生态环境部门来说,既要保证空气环境质量改善,也要争取为群众提高空气质量改善的获得感。”谭兆腾介绍说,基于空气环境现状,市生态环境局引用AI技术解决这一环境问题。2019年底,首台设备安装在了横栏镇丰汇俊景,安装高度96米,目前设备已经调试成功,接入大气网格化系统。在首台设备调试成功的基础上,日前市生态环境局选址东升镇,正在安装、调试第二套设备。该系统利用AI技术延伸、将监控范围拓展到工地控尘、露天控烟等不同的生态环境场景。

“结合AI快速识别并推送至处理人,可以最快的处理无组织排放和违排事件。”谭兆腾说,待东升镇AI系统建设完成后,系统科识别范围可以覆盖古镇、西区、东升、沙溪、港口五个镇区。安装完成后可实现对中山北部镇区的排污管控实时监控,起到天眼威慑的作用,为全市生态环境的管理和决策方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按照计划,未来拟在全市范围内布控30个监控点。

■无人机升空协助环境调查

目前,中山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工作进入了第二阶段。按照要求,在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和工业园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时,需要工作人员对企业和工业园区进行现场踏勘和区域分析。

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该局启用无人机,协助土壤污染调查,完成前期基础信息采集工作。谢敏丽介绍,无人机环境遥感技术可以高效快速地获取大型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实地影像,节约人力物力。同时,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能与GIS及遥感应用系统方便集成,全面获取企业的空间遥感信息。而针对部分关闭企业无法入场调查的情况,也能利用无人机协助工作人员拍摄实地影像,达到入场的目的。

“技防”新技术,还应用于现场执法中。5月13日,一场针对多功能便携式重金属分析仪使用的培训会,在市生态环境局27楼会议室召开。该局执法监督科副科长黄昌妙,正在向执法人员演示如何使用仪器。“执法人员到现场执法,要判断企业是否存在环境违法行为,通常要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现场采样分析。”黄昌妙介绍,通常第三方机构采样、分析到出报告需要一周以上时间。多功能便携式重金属分析仪的引入,可以方便现场执法人员及时采样、分析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从而快速判断企业是否存在环境违法行为。

文/图 本报记者 唐益 通讯员 肖欢欢

新闻推荐

中山电信以做领先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运营商为引领 为中山人筑造信息通信美好生活

5G时代来临,中山电信正在加快5G建设部署步伐。王湘江通信从来事关民生,进入5G时代以来,中山电信全面加快包括5G网络在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