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走对,何惧山高路远
》》》上接01版
(二)
身处哪个方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即将要去的方向。倘若方向偏离,走得越快,则离目标越远;而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哪怕山高路远、道阻且长,只要坚持不懈,定会走到春暖花开。
中山一季度经济数据,整体虽有蹉跌,气象尤在更新。比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4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六成,增速排在全省第二,在疫情横跨大半个季度的情况下,这一数据达到了近年最高水平。不仅如此,从今年起五年内,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投入将达到2130亿元,每年投资都超出过去三年的政府投资总和(2017-2019年三年总投资335亿元)。
工业投资方面,一季度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3.6亿元,增速排在全省第七;今年开工项目共195个,计划总投资542亿元,目前已动工34个,计划总投资113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364亿元,年税收57亿元。与之相对应的是,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大幅下降19.3个百分点——工业与房地产投资的“一升一降”,有力证明了市委、市政府坚决调整投资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努力。
不同于房地产投资的“一锤子买卖”和短期繁荣,今天的工业投资,尽管见效慢一些,但下的是明天的“金蛋”,聚的是将来的“人气”;基础设施投资,虽意味着建设周期的阵痛,但换来的是未来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硬底子。只要把实体经济的根基立稳扎牢,让市场主体的血脉延续不断,再将经济发展产生的效益,更多用于城市环境、配套服务、民生福祉的改善,实现源源不断的循环,中山发展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趋势,还体现在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以及用电量、货运量等实物量指标上。一季度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2%,增速位居珠三角九市第四位。其中,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7%,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8%。金融机构正加大对民营经济、尤其是占全市市场主体绝大多数的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这,正是稳基础、保底线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蔓延之下,世界经济增长跌入低谷,并将长期处于深度调整期,动荡源、风险点显著增多。
从自身看,中山面临着传统产业层次低、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成效不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没能挑起大梁、存量企业和增量企业“星多月少”等发展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一轮发展竞争,我们必须精准把握大局大势,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不断孕育、积蓄、释放上行动力,不能再延续昨天的逻辑,重走昔日的老路。
一方面,要解眼前之忧,坚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人说,如果将“中山制造”拿掉,很多家庭的舒适生活都要打折扣。的确,中山制造业家底雄厚,且很多都是和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常青树产业。尽管疫情冲击巨大,但没有伤筋动骨、伤及生产力根本。可以通过转型升级,对接消费潮流、推动供给变革,把产业基石垒厚垒实。政府要拿出更大的政策力度和服务力度,关注企业冷暖,全力以赴把营商环境搞上去,让“有形之手”抚触企业痛处,对冲大环境的不利影响;企业要坚定在逆境中成长的意志,如同竹子生长般,每一次历经劫难,都会长出新的“节”,让自身结构变得更加强固而坚韧。
另一方面,要谋长远之虑,打造支撑未来发展新增长点。新经济、新业态大门已经敞开,关键看谁能够抢抓机遇、捷足先登。合肥瞄准国内显示产业“缺芯少屏”的需求,不惜重本引进京东方,以一个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贵阳依托水电资源和独特地理气候环境,出台100多条政策举措发展大数据产业,率先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南昌抓住VR技术勃发期,邀请一流人才团队,打造全球首个城市级VR产业基地和世界VR之都……中山有独特的区位条件和文化资源,有不少行业隐形冠军,若能“无中生有”,造出城市的“个性IP”,实现弯道超车就不是梦。
“历史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思想就永恒。”肩负使命重托的这一代人,理当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念过往、不畏当下、不惑未来,为中山发展争口气!
新闻推荐
受委托,中山市康信拍卖有限公司定于2020年5月18日上午10时至2020年5月19日上午10时止(延时的除外)在淘宝网资产交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