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只为中山人端上一碗好饭 中山市聚丰园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岛谈“永不落幕的行业”
文/记者 李红 图/记者 徐璇
选择进入“永不落幕的行业” 初试品牌化运作,赢得品牌知名度
上世纪90年代初,邱岛从家乡潮州来到中山创业,选中了“粮食”这个民生行业。他觉得,无论市场如何变化,粮食行业是永远不会落幕的,选这行意味着永远不会因为行业变迁而出局。
他最初选中的是中山的粮食大产地板芙,开的也是相对简单的米业加工厂,然后将成米输往全市的菜市场销售。“那个时候,米业生意还是很好做的,不过竞争也激烈,做这行的人很多。”他说。
“虽然有永不落幕的行业,但不会有永不落幕的企业,所以想从行业中脱颖而出,得打出自己的影响力。”从1999年开始,邱岛就决定将企业往品牌化方向引领,并第一次推出了“聚丰园”品牌。和今日相比,那时的大米品类较单一,价格也比较低,聚丰园做得更多的事情是在采购渠道和加工工艺上严格把关,多下功夫,既保证产品口感,又不伤害原营养。“那个时候,采购的产地基本都集中在以中山为主的珠三角区域,还没有延展到更远的地方,也还没有甄选生态产地的概念。”
不过,也是在这种日复一日的粮食供应中,聚丰园和中山人建立起了感情联系,很多人买米都会认准“聚丰园”三个字。
引入“订单农业”
与种子商和种植户合作更紧密
在聚丰园品牌推出五六年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的米产品渐渐丰富起来,各种口感、香型、外形的大米纷纷涌现,大品牌商开始进入“订单农业”时代。聚丰园也是中山较早引入“订单农业”模式的粮食企业。“所谓"订单农业",简单来说,就是让我们品牌商更早地介入到种植环节,向负责品种的种子公司提出产品要求,并进行选种和选产地的工作,然后再与农业合作社或者大耕户种植接洽,种出符合要求的稻谷。而我们品牌商多数会进行保价收购,具体价格再根据市场情况来定。”
邱岛认为,“订单农业”本质上是提高农业的市场化,将消费者的要求和喜好通过他们品牌商直接反馈给种植方,进而调整产品分布。“不过,无论哪个企业,"订单农业"的模式都不可能占绝对主流,只能覆盖重点产品和相对高端的产品。”
以聚丰园的生态香米为例,因为对产地和自然环境的要求高,邱岛带领的资深采购团队综合分析了土壤、水源、光照、降雨量等种种影响种植的自然因素后,选择了广西龙胜脊田产地。选种和选产地之后,具体的种植过程中,品牌商依然会高度介入,“我们的采购团队会全程跟进这些项目,一旦有什么变化,或者遇到任何困难,都会及时反馈回来,以便公司调整营销策略。”邱岛认为,这种深入到种植端的工作,为聚丰园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经验,也可以叫做核心技术。
当然,邱岛认为,向种植端延伸并不仅是为高端产品服务,如今聚丰园的产品基本都是全国采购,集中在广西、江西、安徽、江苏和东北产地,任何一款产品的选择,都需要专业知识打底,“我们一直强调"好原粮",好原粮就包括了好品种、好产地、好的种植方式、好的收割方式以及好的储存方式,而要做到这些"好",就需要高度的专业化。”
□新变化
老字号在抖音上“卖萌”
拥抱“后浪”,不错过营销新浪潮
因为品牌和中山人建立了感情连接,团队也有长期的从业经验,聚丰园在2004年之后发展得相当快,不仅进驻珠三角多家商超,还在农贸市场开了不少店。不过,一年后,随着商超的日益红火,商超开始对入驻品牌提出更多的要求,有些相当苛刻;同时,也开始出现超市拖欠货款或突然倒闭的情况。综合考虑之下,邱岛选择将产品撤出大部分超市,转而投入农贸渠道,并以“绿色米仓”品牌粮油连锁店的形式快速打开了新的营销模式。“很多传统的粮油夫妻店踊跃参与到这种开店模式中,高峰期"绿色米仓"开了200多间。”
不过,商超的发展速度最终还是超过了米粮连锁店,更多米企开始通过商超渠道快速崛起。这也成为邱岛在掌舵公司的历程中最大的遗憾。他再次审时度势,在2010年之后选择收缩品牌连锁店,重新拉起超市网络,并坚持多渠道布局,尤以农贸渠道和商超渠道为主。
通过多年的努力,聚丰园慢慢打响了“软米王”“小农粘”“六福香米”“生态香米”等产品品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自己的粉丝。同时,聚丰园将年产值做到上亿元,成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并依然保持着中山米业市场份额、产销规模前列的地位,继续一心一意“烹煮”着中山人认可的那碗饭。
有趣的是,意识到人口变化,以及买米人群逐渐年轻化之后,聚丰园开始以老字号之身在抖音上“卖萌”。“五一”期间,聚丰园请到了中山人气主播,在抖音上直播卖米。在教会大家淘米煮饭等喜闻乐见的常识后,向观众普及最多的便是水稻种植方面的专业知识,时不时出个冷笑话让大家明白餐桌和稻田之间其实没有那么远。与此同时,聚丰园也开始深耕线上平台,希望不会错过新的营销浪潮。
【对话】
●记者:前段时间,有关“粮食危机”的话题很受关注,作为中山市市级粮食储备企业,聚丰园有遇到抢购情况吗,您怎么看待“粮食危机”?
○邱岛:其实,所谓“粮食危机”的由来,是因为多个国家开始限制粮食出口,让很多人产生了忧虑,进而开始哄抢大米。事实上,这是一次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会,我们粮食企业也受到了短期的冲击。但后来,随着粮食供应的持续稳定,以及人们了解到更多信息,哄抢就不存在了,企业的运转也就恢复了正常。
其实,在中国所有进口的粮食中,大米的比重是很低很低的,而作为饲料进口的玉米和大豆则占比较高,所以不存在粮食危机之说。我们作为米企业,对这个情况非常了解,我们的市场供应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聚丰园是解决民生的企业,保障市民粮食供应是我们的首要责任,其次才是商业效益。
●记者:根据您的介绍,“订单农业”是粮食行业上一波的新变化,下一波,您觉得会走向哪里?
○邱岛:下一波会是产业联盟,并且现在已经启动了。产业联盟就是由种业公司来做平台,将种子公司、种植户和品牌商连接在一起,让三方更紧密地合作。具体的运转是这样的:种子公司提供品种,种植户提供种植服务,品牌商向种子公司和种植户提要求,并选择相应的品种和服务,提供一定的保障。因为大家都在一个平台上,资源共享,交流沟通更加方便,从种植到餐桌的流程也更加有序,对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也更有利。
新闻推荐
中山专项整治货车非法改装 重点整治非法拼装、改装、“大吨小标”等行为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翔宇通讯员刘洪希)记者从中山市公安交警支队获悉,5月6日~12月31日,中山市公安交警部门将在全市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