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农民冯建伟 “虾稻共养”?“鸭稻共养” 还打算在田里拼“彩色画”

中山日报 2020-05-06 04:43

南朗左步村有这么一位青年,大学毕业后选择回村务农,并在农田里默默地干出了自己的成绩,他就是冯建伟。在五四青年节当天,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

5月4日上午,34岁的冯建伟像往常一样头顶草帽,脚踏拖鞋,穿过村口来到了插满秧苗的稻田里。此时还未到收成的时候,放眼望去,稻田里大部分的秧苗是翠绿色的,十分养眼。仔细观察一番后,发现在一大片翠绿中有几小撮稻谷是红色的。“这是我年前种下去的一些彩稻,从航拍的角度可以看到"虾稻共养"字样。”冯建伟介绍道。

这位自小生活在村子里的青年对于自己的村庄有着别样的感情,以至于在大学毕业后成为了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农民”。“360行,行行出状元,我并不觉得做农民有什么丢脸的。”冯建伟说到。

2008年,冯建伟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当时学的专业是行政管理。毕业后,他先后从事过四五种不同的工作,有销售员、跟单员、记录员、电脑维修员等,月薪少则600元,多则3000元。

2012年,冯建伟结婚了,以往觉得差不多的工资现在显得十分拮据。“既然干的又不开心,也没有挣到很多钱,还不如回家种田呢!”冯建伟是这么想的,也立马就这么干了。“我当时跟老板辞职时说,我要回家耕田了,老板还以为我在说笑话。”回想起当初的选择,冯建伟至今也没觉得后悔。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方面是因为冯建伟向往自由,依恋村庄;另外一方面,冯建伟也敏感地察觉到时代的变化,农民现在的耕种环境改善了很多。“我现在耕种,很多步骤都是靠机械替代的。”冯建伟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拿插秧来说,我买一台机子一天就能插完20亩,甚至40亩,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干起活来也很有动力。现在,冯建伟每天六点就会自然醒,然后出门干活,直到天黑的时候才回家。此外,冯建伟还会经常跟父亲、村民邻里请教耕种知识,并通过网络积极学习新知识,大胆尝试“虾稻共养”“鸭稻共养”等新模式。“今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打算在田里用彩稻拼一幅巨型画,并在田边搭建观赏台。”冯建伟对下一步计划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 李鑫

新闻推荐

与书的那些琐事

●陈华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书是精神食粮,是心灵寄托,是励志指南,是治疗孤寂的最好良药。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除了中山公园就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