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镇新老两代人云分享“四最精神” 不同时代的青年 同样奋斗的青春

中山日报 2020-05-05 01:05

“四最青年”合影,中间捧花的是潘月兰。“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这是65年前,毛泽东同志为《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合作社青年突击队》一文写下被称为“四最精神”的按语。昨日是五四青年节,由民众镇党委主办的抗疫战场上的“四最青年”云分享会邀请了部分抗疫战线上民众青年和青年突击队老队员们分享两代人践行“四最精神”的心得故事。在沙仔村,记者4月30日探营还了解到,民众镇“四最精神”学习园第二期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有望年内开园,届时又将成为中山青年开展红色教育一重要阵地。

文/本报记者 徐钧钻

见习记者 陈家浩 通讯员 康雪涛

图/ 通讯员 康雪涛

■老队员回忆峥嵘岁月: “四最精神”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潘月兰是青年突击队第一代队员,在沙仔村,今年78岁的她每天依然坚持下田务农,每天坚持收听新闻。

“青年突击队顶呱呱,碰到石头当蔗渣,落雨当冲凉,落雪(冰雹)当落雾。”从潘月兰口中一首顺口溜可以窥见当年劳动条件的恶劣。潘月兰回忆说,当年自己只有十三四岁,适逢农村合作化运动,不论是平时的日常农耕,还是各种急、难、险、重的生产任务中,总会在队长的带领下开展农业比赛,勇挑重担。

“水牛不够,怕耽误农时,青年就冲在前面,用体力犁地;雨水过分充足,一清早天没亮,青年队员就到田里瓢水;当年冬种番薯不巧遇到气温特别低,青年队员就从远处找来禾秆草为土地保暖。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总是不觉得累。”潘月兰说。突击队解散后,队员也分流到了不同岗位,但无论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办法总比困难多。

青年突击队第二代队长卢顺娣则在19岁接过队长的接力棒。“如果说第一代是在农业竞赛中发挥了最积极最有生气等精神,我们这一代则比较敢突破,少保守思想。”卢顺娣回忆,当年在她的带领下,她和队员们种起了菱角、薏米、莲藕、糯谷等许多过去不敢尝试的农作物,探索多样化种植之路,她还到北京引进了鸭种在中山养殖。“有成功也有失败,我们不断总结,产量最后实现了飞跃。”

如今71岁的卢顺娣身体大不如前了,前几年被诊断患有红斑狼疮,一度不能下床。在老人的努力下,现在可借助拐杖行走。家人在一旁称赞说:“很多被医生"宣判"的老人都比较消极。但是我们家的老人不一样。最初推着轮椅走到窗边,自己扶着栏杆站起来,站起来后,又经过半年,现在可以走路了。医生都称赞她。”卢顺娣感慨,“四最精神”不但激励了自己奋斗的青春,还是她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新时代青年谈“四最精神”:

冲锋在前,不断传承和坚持

无论是繁重的卡点值守、入户走访工作,还是可能直面新冠病毒的咽拭子采集,民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 “白大褂”从未缺席。从1月24日开始,服务中心主任谭丽华便率领93名员工投身到民众镇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克服了很多难题。“以饱满的热情奔赴抗疫一线,用灵活思维破除固有想法,向老一辈学习。”谭丽华笑着分享。

该服务中心于2月1日开展咽拭子采集工作,就面临防护物资储备不足的情况,“每一支采集小队均由两名医护人员组成,他们在采集时不可避免地接触飞沫,但我们中心仅有15套符合防护标准的防护服。”

可等待进行咽拭子采集的人员有接近400名,纠结之时,一位清洁阿姨给谭丽华提供了灵感。“阿姨穿在身上的雨衣看起来密不透风,清洗后又能再次使用,我立刻咨询大家能否将它改造成防护服。”谭丽华表示,自己提出这一崭新想法时也担心会遭到反对,没想到成员们纷纷表示支持,“我立刻找到并大量购置这款雨衣,配合由文件夹改造而成的护目镜,一套简易、可循环使用的防护服就诞生了。”谭丽华介绍,这一“发明”成功度过了物资最紧张的日子,直到大家穿上了正规的防护服。

“时代变化发展使我们面临着全新的困难和挑战,但"四最精神"依旧是青年人应该继承、坚持的。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我们青年更应当以"舍我其谁"的态度冲锋在前。”作为民众镇民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退役军人周晓滢坚定地说。

周晓滢介绍,从小怀揣成为一名军人的梦想,2013年9月顺利入伍、并在宁夏银川服役。2015年退役后,周晓滢回到民众并成为民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疫情袭来,她主动肩负起排查社区中流动人口、卡点执勤等职责。

一天外出工作时,低血糖症状缠上了她,“为了不耽误紧急工作,我匆匆喝了点葡萄糖、症状缓解后立刻回到岗位上。看到同事们依旧坚守在一线,我更不能被落在后面。”周晓滢回忆,面对形势严峻的疫情,大家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不安,但对于青年人而言,这正是冲在一线、有所作为的时机,“正如"四最精神"中所形容的,青年人是最积极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的力量,我们理应冲锋在抗疫第一线。”周晓滢笑着说。

相关新闻

西区团工委召开庆祝五四青年节大会

表彰优秀青年代表

本报讯(见习记者 王蔚然 记者 孙俊军)5月4日,中山市西区团工委举办“建功新时代,青春振虎威”庆祝五四青年节大会。

据了解,此次大会集中表彰一批在西区创文和抗疫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青年,分别授予他们“西区出彩好青年”“西区青年突击队”“西区优秀青年志愿者”以及“西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称号。

作为“西区青年突击队”的代表,在新冠疫情发生初期,曾泽锐和另外60多名团员青年一起,迅速组建抗疫青年突击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第一线。曾泽锐告诉记者,在疫情初期,他们组建了临时“防护面罩工厂”,用4天时间做成了1490个防护面罩,并配备给了一线的工作人员。

新闻推荐

中山2集体荣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 多名团员、团组织荣获省共青团荣誉称号

本报讯(记者徐钧钻通讯员麦惠津)5月3日,共青团中央对2019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国五四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