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为高质量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中山日报 2020-04-29 04:28
郭剑峰

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和地区创新实力的综合体现,日益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山市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果、运用效益和服务质量正稳步提升。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市专利申请总量4.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548件,专利授权3.3万件,发明专利授权1476件,PCT专利申请192件;全年注册商标申请4.5万件、成功获得注册商标3.2万件,拥有马德里商标296件;拥有黄圃腊味等地理标志产品3件。

当前,中山正处于抢抓“双区”机遇、推动发展重振虎威、实现高质量崛起的阶段。在此关键时期,全市上下要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一、强化知识产权创造,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核心,具有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未来,中山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执行《中山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项行动计划》,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每年力争新增1家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翠亨新区力争入选全国“双创”示范基地。要提升创造质量,大力开展“中山制造”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行动,落实专利专项资金支持,对授权专利、知识产权试点示范等给予资助,引导和支持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推动知识产权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转变。要集聚创造资源,鼓励各类创新平台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更大力度吸引国内外领军企业、科研院所等研发平台和产业项目。深化国家科研人员激励计划试点,依托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柔性引进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人才、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以及一批高精尖缺的创新创业团队,为知识产权创造提供“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同时,引导市场主体规范管理知识产权,以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重点,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研发、生产、经营、采购等全流程和全链条。

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着力点。未来,中山市要把营商环境优化与知识产权保护二者结合起来,坚持先行先试,将知识产权保护绩效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绩效考核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要求有效落实。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开展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有关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与维权援助中心作用,加大对知识产权领域的维权援助力度,努力维护创新者合法权益。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尽快建成中山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并不断强化古镇灯饰、黄圃家电、大涌红木三个维权中心的执法队伍建设,指导企业开展“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市场”建设,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探索完善快速确权、维权方式,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综合执法机制、打好“组合拳”,最终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保护网。要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继续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组建中山市中小学知识产权与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统筹推进全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借助商协会的力量,在企业、工业园、社区等场所曝光查处的大案要案、宣讲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营造全社会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知识产权运用,推动成果有效转化

成果转化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路径,是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未来,中山要突出基础研究类项目的应用导向和基础研究类项目的产业化导向,通过应用导向实现知识创造与知识应用的有机结合,通过产业化导向,实现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有机贯通。要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机制,通过职务发明创造由单位和职务发明人共同所有的方式,以及鼓励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技术股+现金股”组合形式持有股权的方式,有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成功率。要打通创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建好用好有关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扶持培育和引进聚集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机构和科技成果运营机构,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所高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模式,实现科技成果持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的“三权分立”。要大力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进一步拓宽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帮助企业盘活知识产权资产,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为中山“重振虎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供职于古镇镇知识产权维权中心

新闻推荐

中山城乡融合发展现状与思考

吴森林编者按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公布,对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系统性的部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