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未到行李先到体育馆改临时食堂 中山市各校创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返校创造更安全环境

中山日报 2020-04-24 05:52

东区中学将体育馆改为临时饭堂,可容纳280余名学生同时进餐。目前,全市各学校的返校准备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虽然很早就开始准备,但因各校的师生实际情况不同,困难还是有很多。一些学校积极行动起来,创新思路,以服务学生为本,想尽办法克服困难,为学生返校创造更安全的环境。

●市一中

4月23日,天空飘着蒙蒙细雨。市一中初中部门口的停车场内,间隔10余米、撑起了一个一个帐篷。帐篷内外,身着粉色雨衣的教职员工,不断从家长手中接过行李,再送上车运输到校内。

“放了个长假,学生们返校要带的行李很多。再加上初三的孩子可能力气不够,搬运行李也容易造成人员聚集,所以让家长提前把行李送到学校。”市一中总务处副主任肖军介绍说,学校在5天前就制订了计划,先把行李送返学校。

据介绍,该校初三年级共16个班、800余名学生。为做好这项工作,该校抽调了120余名教职员工,在23日当天帮助学生转运行李。肖军介绍,120名教职员工分为消毒组、装车组、跟车组和搬运组。16个班级的家长,可按照学校提前划定的时间,分批、错峰将学生行李送至指定班级接收点。

23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家长将车开到各班级行李接收点后,将行李放下后即可离开。接收到行李后,消毒组成员用酒精喷洒行李进行消毒。现场,3辆小型货车穿梭于各接收点之间,将学生行李分男、女装车,再运送到宿舍区。

●东区中学

东区中学共有428名高三学生,学校原本并不提供住宿。为了让这些分散的学生在吃、住、行都能有更好安全防控,学校决定腾出高一、高二的宿舍,暂时先提供给高三返校生。为更快速和安全的解决学生的用餐,学校又将体育馆改成了临时饭堂。记者来到东区中学了解情况。

东区中学占地不足50亩,原有的宿舍和饭堂面积都比较少。原有的高三学生属走读生,其中仅150多人是居住在自己家中,其余200多学生需租住在附近。考虑到租住的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途中及其住所难以规范管理,因此学校腾出高一、高二的宿舍。原本670多个床位的宿舍,每间住8人的宿舍;采取间隔、错位的形式后,每间住4名学生,可提供330多个床位,为在外租住房的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住宿保障。

东区中学首批返校学生、返校教职工共计500多人,他们的用餐问题也随之而来。东区中学原有的食堂较小,平时仅能同时容纳280多人同时进餐,不同年级需分批错峰用餐。防控疫情期间,不仅需错峰用餐,还需距离间隔,师生用餐时间将拉得很长。校长谢柏芳表示,在有限的条件下,学校的体育馆改造成了临时食堂。他带着记者走进体育馆,开阔的馆内如今已整齐的摆放了一排排用塑料凳组合而成的就餐位,甚为壮观。

学校原本就有一批塑料矮凳,是以往在体育馆开会时提供师生坐的。如今再采购一批塑料高凳,一高一矮搭配就成为了临时“餐桌餐台”,不同的颜色还可以区分不同的班级和区域。每个就餐位的前后左右间隔都达到1.5米。体育馆的前后门还加装了洗手池,以供学生饭前、饭后消毒洗手。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区域、分网格就餐,可保证高三复学学生一批次共同用餐。既为学生节省时间发挥了积极作用,又在短期内大大缓解了学校食堂的压力。

●市二中

邀请市疾控专家和驻点医生到校指导防疫工作,规范教学和生活场室布置,制定学生宿舍防疫标准,创造返校复学安全环境。

●小榄一中

持续跟踪重点疫区返校师生动态,实行健康数据“人盯人”、“日清零”;开展防疫培训,不断完善复学防疫方案,专人专事,压实责任;模拟复学与应急演练;全校园无死角消毒。

●横栏中学

拍摄、发布5分钟视频《疫情期间一日常规》,供师生网上观看、学习。

●中山华附

已备好“红毯”(鞋底消毒)迎接学生,学生入校时全身(行李)消毒,为每位学生发放口罩(6个)《一日行为指南》。

●黄圃镇中学

组织召开初三家校线上家长会,布置返校复学工作,强化防疫卫生宣传和指导。

文/本报记者 陈慧 唐益

图/本报记者 文波

新闻推荐

第十八届中山读书月昨启动 推动全民阅读从“造氛围”向“提质量”转变

本报讯(记者冷启迪)4月23日晚,中山纪念图书馆门前流光溢彩,以“全面小康书香芬芳”为阅读主题的第十八届中山读书月在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