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高三下周开学,学生紧张焦虑怎么办?心理专家建议 留多点时间让孩子逐步适应开学节奏
下周开始,中山市初三、高三毕业班的学生将返校开学,而其他年级也将会陆续开学,正式进入复学阶段。今年受疫情影响,孩子们经历了难得一遇的最长寒假,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而当回归校园的时候,重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时,这种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升级,比如害怕功课跟不上,在家时间长了很难适应紧张的校园生活等,那么该如何调适心态,适应复学呢?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中医院心身科主任叶沐镕和医生黄圆媛。
本报记者 周映夏
适应复学需要正视自己不足
针对初三、高三毕业班而言,考试将近,接下来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叶沐镕认为,毕业生返校后首先要正视自己的不足。考试将近,时间必然是紧迫的,平日的基本功固然重要,但是留给大家的复习时间是一样的,每个学生都同样被疫情所影响不能正常上学,而剩下的三个月时间同样也是均等的,在复学的这个时间段调整状态认真复习,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跟着老师复习,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同样也可以弯道超车,获得理想效果。
“适应复学需要接纳自我的情绪。”叶沐镕表示,对于焦虑与不安的情绪,不要排斥与责备自己。适应复学其实更需要的是自我接纳,说明自己很有上进心,寻找焦虑与不安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哪一章内容与哪个学科,可能学得还不是很踏实,成绩还不是很稳定,可以把情绪当做一个信号,提醒自己,作为一个动力,很快你会发现,在你努力学习,夯实基础的同时,你的焦虑也会由之减轻。
“随时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叶沐镕表示,心理暗示经常被喻为成功的法宝,与自我对话,自我进行鼓励,也是给予自己精神力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告诉自己,“我通过坚持与努力,我是可以的,”给自己打气,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多鼓励孩子多倾听孩子心声
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而言,网课是与之前完全不同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往学生学习由老师主导,而疫情期间的网课则是靠自觉,靠父母去检查孩子的作业与学习进度,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懒散以及亲子关系紧张的局面。如今就快要复学了,难免也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那么对于学生与家长而言应该怎样进行处理与调适呢?
黄圆媛表示,疫情期间,学生在家学习,父母也多了在家办公的时间,很容易因为观念不同,立场不同导致关系紧张,此时需要加强沟通,父母尽量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意见,孩子也需要听听父母的想法与建议,双方相互尊重,沟通想法。
“父母鼓励孩子建立时间表格并实行。”黄圆媛建议,父母可以提倡孩子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以及行为,一同建立生活时间表并且制定效果考核标准,但需保持一定的空间与距离,鼓励孩子自我管理学习和生活,避免冲突。计划需要符合孩子的本身的节奏,把时间表进行细拆和可实现的行动方案,劳逸结合,根据孩子的状态及时调整,保持身心正能量。
黄圆媛建议,学习与劳务运动共同结合,避免电子产品过度沉迷。由于上网课以及查资料都需要用到智能手机以及电脑,许多家长说孩子看电子产品时间过度,因此需要多样化的时间安排,比如家务以及运动都需要提上计划,让孩子自己提出能做的家务劳动以及较有兴趣的运动项目,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
此外,黄圆媛指出,父母带头做好榜样作用。父母对孩子产生的情绪来源于对孩子的爱与期待,很多时候家长会对孩子的表现产生无奈、焦虑、失望的情绪,有时也会对孩子大喊大叫甚至责骂,让孩子感受不到这份爱。其实爱需要有正确的表现方法,父母可以在孩子看书做作业时也一起看书,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耐心陪伴与支持,同孩子一起面对学习上面的难题及困境,分享自己的学习方式是比监管更好的方法。
调节焦虑情绪
逐步适应开学节奏
经历了数月的居家学习,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在家的学习模式,现在又要调整状态适应校园学习生活,很多孩子会在复学初期出现失眠多梦、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叶沐镕建议,模拟上学时间表,按时执行,调节生活节奏。时间表的时间需要与上学时保持一致,休息以及活动的时间与上学时也应相同,督促孩子按照时间表的顺序进行,提前进入校园生活状态。避免回校时突然因为适应生物钟的紊乱产生焦虑情绪。
“循序渐进,给孩子逐步适应的过程。”叶沐镕表示,经过几个月的居家学习,不能强求孩子立马适应校园生活,就算是开学了,孩子出现不适应的状况以及情绪也是正常的,需要给予支持与鼓励,在复学前期,不必马上安排高强度的学习任务给孩子,可以留给孩子一个缓慢进入状态的时间,让孩子慢慢进入学习的状态。
“家长也需要调节焦虑情绪,理解孩子。”叶沐镕表示,作为家长,面对疫情,工作有所变动,孩子复学时间一直未定,也会出现焦虑,而孩子也能感受到家长的情绪,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他们也会有情绪,但是用什么方式去调节情绪,适应变化才是重要的,家长可以做出示范,让孩子看到信心与力量,帮助孩子做一个更好的过渡。
叶沐镕主任表示,当情绪的处理确实不受控制的时候,或者是大于自我调控水平的时候,家长或者孩子可以寻找专业有效的帮助,比如寻找社工、老师或者心理医生,一起过渡好这个特殊的时期。
新闻推荐
131名医护人员完成驰援任务结束休整返院 回家!中山一院援鄂医疗队收获“院长特别奖”
“亲爱的,你终于回来了!”信息时报记者郭柯堂摄信息时报讯(记者黄艳通讯员彭福祥梁嘉韵)“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