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4月27日起分三批错峰开学第三批小学、幼儿园开学时间在5月11日后,严格落实学校封闭管理

南方都市报 2020-04-16 06:29

[摘要]第三批小学、幼儿园开学时间在5月11日后,严格落实学校封闭管理

铁城小学开展学校消杀工作,为学生返校做好准备。 南都记者 吴进 摄

4月27日起中山全市学校分三批错峰开学;各学校应在学生返校前2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4类重点群体人员的健康管理和服务;开学后启动学生体温申报和家长承诺制度,落实学校封闭管理。

4月14日上午,中山市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工作部署视频会议在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召开。市委常委林锐熙主持会议。会议强调,确保防疫物资和有关工作要求落实到位的前提下,经过审批才能安排学生返校,切实守护好全市78万师生的生命健康,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高三和初三毕业班4月27日开学

会议发布了《中山市2020年春季学期错峰开学疫情防控实施方案(第一版)》(简称《方案》)。

据悉,全市学校分三批错峰开学,第一批全市高三和初三毕业班开学时间为4月27日;第二批高一、高二、中职学校和初一、初二以及第三批小学、幼儿园开学时间在5月11日后,经研判疫情发展情况再确定具体日期。高等院校开学时间以省教育厅通知为准。

各学校应在学生返校前2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将准备工作完成情况报学校所在镇区文体教育局,市直属学校同时报市教体局,技工类学校同时报市人社局。高三、初三开学准备工作要在4月16日前完成。中小学其它年级和幼儿园开学准备工作要在4月26日前完成。

各镇区要组织督查验收组,在学校返校前2周对学校进行现场验收,并以镇区为单位形成辖区内各学校学生返校具体时间、批次安排方案,学校返校前1周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提出开学申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对镇区学校学生返校方案审核同意后,在学校返校前3天向社会发布。

根据要求,各中小学和幼儿园要设置临时隔离留观室(区)。高校、技工院校和中职学校要设置独立的健康观察区域(宿舍)。

全体教职工返岗前7天内进行核酸检测

根据《方案》,4月8日后从武汉返粤师生应居家或在校内健康观察满14天,且核酸监测阴性者方可返学返岗;湖北返粤师生应提前向社区报告,并凭电子健康码进行分类管理。发现红码、黄码或无码人员应及时报告,实行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后进行核酸检测阴性者方可返校;境外返粤师生应提前报告社区,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健康管理无异常后方可返校返岗;全体教职员工(含后勤工作人员)应在返岗前7天内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阴性且无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方可返校返岗。

同时,在学生返校前,各学校要邀请属地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的人员参与对可能产生人群密集的各项活动至少演练1次;对应急预案的启动及处置过程至少要演练1次,确保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疾控中心—定点医院的联防联控机制健全、沟通顺畅,确保相关人员熟悉应急处置工作内容和流程。教育主管部门要深入各学校巡检演练情况,演练不合格的人员不能上岗,演练不合格的学校不能开学。

市、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机构按照“属地为主,就近服务”的原则,为全市中小学校配备卫生健康副校长。抽调对学校公共卫生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熟悉的专业人员进驻学校,确保在学生返校前一周至返校后两周,每所学校至少要有1名专业人员驻校。每所学校必须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一旦发生局部疫情,务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在物资保障方面,各镇区各学校要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采购储备足够的防控物资。

启动学生体温申报和家长承诺制度

根据《方案》,开学后,启动学生体温申报和家长承诺制度,家长需要上学(返校)前为孩子进行自检,观察有无发热或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眼结膜充血、腮腺肿大、咳嗽等不适症状,如发现症状,应暂缓上学,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班主任。班主任要做好登记和报告。如有疫情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病例发生社区居住史及病例接触史,应该及时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排除感染和传播风险后方可返校。

开学后,学生家长要与学校签订《家长承诺书》,承诺为学生健康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承诺加强学生在家管理,不带学生参加聚集性活动;承诺学校疫情防控期间不造谣、不传谣。

同时,落实学校封闭管理,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校园,师生进入校园一律核验身份并检测体温,发烧咳嗽者一律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严格管控进入校园人员和车辆,寄宿制学校可采取全封闭式管理,非寄宿学校尽量提供午餐午休,减少师生中午外出交叉感染风险。

走读学生上下学实行“点对点”管理,“一校一策”解决学生交通问题,避免学生搭乘公交车上下学,减少路途感染风险。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前后左右间隔一米”的要求,合理安排课室、宿舍和饭堂就餐的人数。

此外,还要落实“两案九制”;强化校园巡进管控;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师生心理健康引导;强化教职工管理;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加强学生学习生活管理;做好学校应急处置;做好教育教学管理等措施。

采写:南都记者 侯玉晓

新闻推荐

找人“养卡”提额度 未料遭恶意透支 法院判决“养卡人”偿还透支的5万余元

本报讯(记者张倩通讯员顾丽娟)中山女子阿梅(化名)将信用卡借给男子阿桂(化名),让男子帮她“养卡”,以换取额度提升,不料阿桂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