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调高低保线打造“三大”帮扶中心 努力推动民生兜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中山日报 2020-04-16 01:46

近日,经中山市人民政府同意,自2020年1月1日起,中山再次提高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1050元/月提高到1100元/月,低保线仅次于深圳,位居全省第二,处于同类地区第一,高出全省17.8%。

与此同时,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从原来的1051元/月-1575元/月调为1101元/月-1650元/月,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从原来的1680元/月调为1760元/月,散居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从原来的1480元/月调为1550元/月,三项均增长4.7%。此外,低保对象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在读(本科以下,含本科)学生、单亲家庭人员、重度残疾人、大病患者等分类救助金从原来每人每月420元调为每人每月440元。

今年以来,中山全力做好困难群众疫情防控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为确保镇区兜底救助资金保障,市财政部门提前向各镇区下达定向财力转移支付资金共9200余万元。据统计,1-3月,全市共向2764户5204人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约1530万元,发放各类救助金及各项补助金1.6万人次约1122万元,走访或电话问访10530户次,派发防护口罩20.8万多个,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疫情防控期间的基本生活。

今年,中山将聚焦特殊群体,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攻坚克难,在全省率先打造“三大”帮扶中心,着力破解困难家庭看病、读书、住房等民生难题,不断提升好困难群众的获得感。一是完善“大病帮扶中心”建设,实现困难群众大病住院限额范围报销95%以上,破解“因病致困”的难题。二是打造“教育帮扶中心”,对双低家庭大专以上、高中(含中专)、初中学生每人每年分别资助4000元、3000元、2000元,破解困难群众读书难问题。三是打造“危房改造帮扶中心”。在历年投入近2亿元改造3443套的基础上,今年建成120套,新动工约50套,全面实现危房改造全覆盖。

徐钧钻 钟民轩

新闻推荐

看抖音、答题拿奖、开展法律云直播 中山市掀起国家安全教育热潮

本报讯(记者张房耿通讯员陈娟)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记者昨日从市司法局了解到,为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