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强大基建私企落户中山建立区域中心 路桥隧道高质高效按时竣工体现责任担当 ●中山太平洋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两年,推广行业顶尖施工技术 ●承建全市多项路桥隧道工程
太平洋建设集团始建于1986年,成立三十多年来,始终专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管理,拥有国家公路、市政、水利、建筑等多个总承包及若干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在中国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太平洋建设融资源、智慧、资本于一体,是中国顶尖的城市经营商,连续6年入选世界500强,2019年位列第97位。集团在国内首创BT模式,并以BT、BTO、EPC、EPCO、PPP等形式直接参与1000多个市县、3000多个园区的投资、建设与管理。先后参加了沪宁、沪珠、京沪、京港、连霍等高速公路,以及江阴长江大桥、南京地铁、太湖整治、兰州新区、兰州新城、大理海东新城、滇中产业新区、贵安新区、肇庆新区、海南美安科技新城等多项国家、省重点工程建设。
作为一个明星企业,进入中山如何打响“第一炮”,又将在中山市擦出怎样的火花?中山太平洋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欧之介绍说:“太平洋建设集团始终秉承"零分包、零挂靠、零吐槽"的务实做事标准和既聪明、又能干、更听话的做人准则,杜绝行业常见的"潜规则",确保所承建工程能够进度快、质量优、成本低、矛盾少、效率高。”中山太平洋建设成立两年半来,以“不惜成本、成就资本,只要金杯、铸就口碑”的工程理念,先后承建了小榄镇环镇北路改造工程、小榄镇联丰路改造工程、小榄镇第二中学交叉口跨线桥工程、南头镇TOD园区路网建设工程等多个项目,体现了主动、有序、标准、高效的做事风格,同时把智慧工地、绿色工地等先进理念、技术引入中山市政行业,体现了“航母级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为本地工程行业带来了新气象。
文/范展颢 图由受访者提供
- 案 例 -
安全体验: 引入VR虚拟现实科技,以创省级“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工地”为目标,狠抓安全管理,设立智慧安全体验馆,告别 “师傅训徒弟”低效训练,更注重体验成果
2018年2月动工的小榄镇环镇北路改造工程,是该镇首个PPP(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项目,开创当地PPP模式的先河。项目全长3公里,是中山“民古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连接民众镇、三角镇、黄圃镇、南头镇、东凤镇、小榄镇、古镇镇等7个镇区,并与广州南沙、佛山顺德、江门荷塘联通。新建的两座车行隧道、两座人行过街隧道及四座改扩建桥梁提升了道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在2019年9月提前竣工通车,用时仅一年半,质量和效率惊人。
项目实施期间,一个细节体现了中山太平洋建设的“黑科技”实力。
企业利用可循环使用的模块化环保建材,迅速在工地现场兴建了“安全体验馆”。该馆利用体验式教育方式,代替了“师傅训徒弟”的传统教育形式,让现场800多名施工人员均接受了有效的安全培训教育。“安全体验馆”明显的培训效果,与传统安全教育的乏力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
王欧之告诉记者,“安全体验馆”设置了“一室三馆”,即安全视听培训室、个体防护体验馆、安全实景体验馆、VR虚拟现实技术安全体验馆。施工人员进入馆内,将参加安全帽冲击、安全带、洞口坠落、移动式操作平台倾倒、安全防护栏杆倾倒、VR虚拟现实安全事故还原等多个体验项目,深刻了解各类事故的危害性,并掌握事故发生前后的科学应对技巧,增强预防意识。
王欧之说:“这个"安全体验馆"引入了众多高科技手段,发挥了"警钟长鸣"的作用。施工人员切身体会到违章操作带来的危害和后果,从而掌握安全操作规程,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意识、提升职业技能的目标;真正掌握安全防护用品、高处作业、临边防护、综合用电、消防安全、有限空间作业、应急自救等多个方面的实操技巧。”
中山太平洋建设掌握的大数据显示,“安全体验馆”投入使用后——
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正确佩戴率提升到90%以上;
施工现场违章率降低 50%;
起重吊装、钢丝绳绑扎,基本安全操作技能实施的正确掌握率,提升至72%以上;
全部施工人员均掌握灭火器使用、心肺复苏术实施等技巧。
在中山实施的各个工程项目中,中山太平洋建设均兴建了高科技的“安全体验馆”,从安全培训逐渐形成安全文化。
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同行企业多次组织人员体验中山太平洋建设的“安全体验馆”,以此促进提升全市工程行业安全氛围。
- 亮 点 -
智慧工地:成立BIM工作室、QC领导小组、新技术中心,让科技模拟“鲮鱼剔鱼骨”,现场施工更高效
中山太平洋建设实施的小榄镇环镇北路改造工程、小榄镇联丰路改造工程、小榄镇第二中学交叉口跨线桥工程,现场均为当地的“老路”,沿线建筑物密集,人口密度大。在水泥混凝土之下,埋藏着供电、供水、排污、通讯、电视等数不清的管网。
“打个比方,现场就像鲮鱼。大家都知道这种鱼有很多小骨小刺。我们要将数量特别庞大、形状特别复杂的"鱼骨"剔出来,该迁移的迁移,该改造的改造,工程难度比预期要大很多。”王欧之说,要确保整个工程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必须引入智能高科技手段。
他举例说,应对的措施包括收集全部图纸,实行数据化;现场利用高科技仪器勘探,确认管线位置,还要探寻有无“漏网”的“骨刺”。
中山太平洋建设还有一套应对管线迁移的VR虚拟现实仿真系统。王欧之解释说,每个具体的管线迁移细节,入场施工前,负责人和具体施工人员都要在VR虚拟现实仿真系统做一次“演习”,对于各分项工程就心中有数了,到了现场施工,就不会做错或做漏。“这样一来,效率就有了保证。在许多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线迁移由于非常复杂,往往导致工期大幅度拖延。”
中山太平洋建设实施的各工程项目现场,还配备了现场智能管理系统。项目部的大屏幕设有远程视频监控设备;施工负责人也能在智能手机上安装端口,实时监控现场施工情况,做到安全高效施工。
据介绍,现场智能管理系统还具备了绿色施工在线监测评价功能。工地的重要出入口、扬尘重点监控区域都安装了扬尘监控设备,让项目部和每个施工负责人都能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控环保质量。
中山太平洋建设借助高科技手段,有效提升工程质量和进度,获得了中山内外的关注。企业当选为中山市市政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2018年至今,中山太平洋建设在全国、全省市政工程建设评比竞赛中,获得多个“QC优秀质量管理”的单项奖。
此外,中山太平洋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施工效率,走在了全市前列。小榄镇环镇北路改造工程,新建两条大型隧道(供机动车行驶)和小型隧道(供行人横过马路),仅耗时约一年半就竣工。
小榄镇第二中学交叉口跨线桥工程,邻近两所学校和广珠城轨高架桥。2019年9月进场,至2020年1月已完成桥头基础和8个桥墩的施工,下部结构已全部完成。中山太平洋建设宣传部长乔川川说:“上部结构预制箱梁即将进场架设。预计2020年3月左右,整座跨线桥将竣工通车。”
半年左右建成一座公路跨线桥,“中山速度”将被刷新。此前,类似工程在中山市往往耗时一年以上,甚至超过两年。
绿色施工:环保措施贯穿全过程,各个工地做足便民细节
“以社会为己任,企业必须承担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王欧之告诉记者,中山太平洋建设实施的每个项目,都有效执行了国家、行业、地方相关的技术指标政策,依托太平洋建设集团强大的技术支持,中山太平洋建设作为承建方,做到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四节一环保”,实施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绿色施工“四新技术”,积极推行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示范工程。
据介绍,企业在兴建车行下穿隧道及人行隧道的过程中,采用了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新技术。隧道范围以外的地下水位,不会受到影响。中山太平洋还新建了雨水收集综合利用设施,把雨水收集后,经过渗蓄、沉淀等处理,集中存放用于后续施工。
记者在各个工地现场看到,施工方严格施行建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循环利用措施。建筑垃圾产生量大幅度减少,垃圾还能就近处置、回收直接利用或加工处理后再利用。有用的废料成为路基材料,而不是简单地运往垃圾填埋区。此外,施工现场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系统和智能限电系统,大幅度降低了工地的总用电量,避免能源浪费。
王欧之举例说:“进了中山门,就是中山人;说中山话,办中山事,工地不仅要服从社区,更要服务社会,不能给市民制造不便,必须做足便民细节,尽量提高工地的土地利用率,施工场地合理布置,腾更多空间给社会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
记者还了解到,中山太平洋建设在工地内外安装了大批喷淋系统、水炮机等设备,有效降低施工现场的粉尘发生率。王欧之再举例说:“为了降尘,现场物料堆放要做到100%覆盖,出入车辆要100%冲洗干净,现场地面要100%硬化,采用湿法作业做到100%洒水压尘,渣土车辆要100%密闭运输,工地周边要100%用围挡围蔽起来。”
人文关怀:融入社区不分“你”或“我”,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工程施工,造福地方;责任企业,勇挑重担。中山太平洋建设的理念是,人文关怀既要惠及施工人员,更要照顾周边居民,不能区分“你”或“我”。
记者注意到:基建施工往往是将道路围得水泄不通,而太平洋建设采用“大禹治水”的理念,变堵为疏,有效解决了沿路“修路挡路”的问题。乔川川介绍说:例如环镇北路施工过程中我们投入十几名安全人员充当协调员,对各路口交通进行疏导,满足人员车辆安全通行,给厂企铺设出入便道;每天某个时间段,我们停止施工,协调厂企的车辆进出。这就是人文关怀融入社区的其中一个案例。”
在南头镇TOD园区路网建设工程项目部,记者看到,这里选用了绿色环保、可回收重复利用的工具式临建设施,如环保围挡、装配式办公用房进行兴建。办公区以及施工人员居住的宿舍,尽管都是集装箱装备房间,但中山太平洋建设在房屋外围加装了隔热玻璃幕墙,优化了居住环境。此外,企业还在项目部内兴建了篮球场、休闲娱乐室等设施,利用原有土地配备了绿色菜圃、开心农场、鱼塘等区域,形成有效的生物生态链,同时设置心理咨询室,为施工人员提供极具人文关怀的减压服务。
- 对 话 -
发挥基础设施高质高效施工优势: 为中山“重振虎威”事业 和大湾区建设贡献责任担当
●笔者:中山太平洋建设是本地工程和建筑行业的“新人”,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你们有哪些定位?
◎王欧之:太平洋建设集团总部,在运营、技术、资源等方面给中山太平洋建设提供了全力支持。太平洋建设集团是国内最早实施PPP(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模式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企业,有能力为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这也是中山太平洋建设成立的初心和使命。
整个太平洋建设集团,始终贯彻“安全第一、口碑第二、效益第三”的管理标准和“不惜成本,成就资本,只要金杯,铸就口碑”的工程理念。尽管中山太平洋建设是“新人”,但我们有资慧、有资源、有资本做到高质量、高效率和按期竣工,并广泛采用绿色环保施工技术与周边社区、居民、环境和谐共处。
例如,在近年遇到的“天鸽”“山竹”台风期间,中山太平洋建设出人员、出设备,主动参加当地的环境清理恢复工作。我们入选了“中心城区市属绿化"三防"应急抢险单位”,随时响应政府号召,派出应急抢险队伍,守护城市安全。此外,我们还积极参加社区的文化传承活动、精准扶贫项目和敬老活动。
●笔者:下一步,企业有哪些具体的发展规划?
◎王欧之:太平洋建设集团正在筹划落户中山建立区域中心,中山太平洋建设成长在中山,在这里做大、做强,我们将始终扎根中山、服务中山,回报社会,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启动,中山也发出了“重振虎威”的动员令。经济加速发展,基础设施先行。太平洋建设集团拥有丰富的管理能力及精湛的技术能力,我们已经在广东省18个地级市承建了近200个基础设施项目。2013年,太平洋建设集团进入肇庆新区,创造了“70天筑路13公里”的行业奇迹;去年,我们与珠海市政府签订了投资珠海基础设施不低于1500亿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在当地注册成立了港珠澳建设。无论是整个集团还是中山太平洋建设,都将全力以赴支持大湾区建设,将技术和经验奉献给大湾区整个建筑行业,加强交流,增强行业活力,促进行业发展,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下一步,我们要将“根”和“本”做得更出色。采用兼并或者混改方式,争取在五年内打造成中山乃至广东一流的本土建筑企业。
新闻推荐
中山一小区每天都在演绎文明诚信故事 无人摊位卖菜三年 业主付款全凭自觉
罗凤珍老人正在将新鲜蔬菜放进摊位。菠菜、蒜苗、胡萝卜、芥兰……在长虹·御江风景小区内,有一个无人看守的自助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