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弦乐四重奏”中山奏响夜莺天籁
文/本报记者 冷启迪
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
●千里“音缘”中国牵
关注《天天向上》的粉丝们是否还记得2014年的“丹麦特辑”。在那一期节目中,有一支古典音乐乐团——“夜莺四重奏”(Nightingale String Quartet)作为丹麦国的代表之一,出现在《天天向上》的舞台上。在节目中,乐团的中提琴手玛丽·路易斯一口流利的中文惊艳了在场所有观众,她“爆料”称自己非常爱中国,以前还参加过“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丈夫也是位中国人。如此多才多艺、颜值高又“接地气”的乐团,迅速圈下了一批粉丝。
在演出开始前的排练中,玛丽告诉记者:“当时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的老师告诉了我们要到中国来推介丹麦文化,出于对中国的好感,我们参加了节目,没想到后来确实吸引了许多粉丝,后来每次来到中国巡演,都有一批忠实粉丝跟着我们,有粉丝还专门为我们写乐评,大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玛丽也告诉记者,其实她们最早来到中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馆除了有引人瞩目的小美人鱼铜像外,夜莺四重奏也在那里为世界各地的观众演奏了两周的音乐。“两周的时间,让我们开始一点点了解中国。”
这支乐团与中国情缘还不止于此。乐团的名字——“夜莺”,正是取自《安徒生童话》里的故事,这是安徒生唯一一篇以中国为背景描述中国皇帝与夜莺的故事。“但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只是觉得夜莺的名字很好听,今天看来特别合适。”
●默契演绎北欧风情
实际上,乐团2007年成立以来,4位年轻有才的演奏家以“燃烧的热情,完美的配合,直率的表达”在国际乐坛和唱片界脱颖而出。4人同为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的学生,因为共同的爱好聚集在一起,从排练时彼此呼吸的同步和精气神的投入,可以看出她们身上不仅有着朋友、家人般的默契,也秉承了格里格、西贝柳斯等北欧作曲家严谨、大气的音乐传统,以青年人的朝气、热忱、浪漫和创新精神传播弦乐四重奏的艺术魅力。
在音乐会上,4位“仙女”除了演绎莫扎特的《第21弦乐四重奏,作品 575号》和门德尔松逝世前两个月所创作的《第六弦乐四重奏,作品80号》外,还特别演绎了丹麦作曲家卡尔·尼尔森的《第一弦乐四重奏,作品13号》,细细欣赏,会感觉到她们如同讲故事一般,4个人通过乐器“对话”“聊天”,将尼尔森宁静、安详、纯净的乐风演绎得淋漓尽致。玛丽告诉记者,尼尔森在丹麦,就相当于贝多芬。“几乎无人不知,他的音乐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强烈的戏剧性,对丹麦甚至整个北欧的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丹麦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三组来自不同国度、不同风格的作品,向观众全面展现“夜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艺。而成员们也介绍说,在未来的几年里,她们会诠释更多丹麦作曲家的作品,有更多优秀作品将更为世人所熟知。
新闻推荐
从1945年9月到1949年10月,中山地区的中共组织架构曾有几次调整。每一次调整都是因应形势的需要,有效地巩固了革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