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置业,你“踩雷”这些套路了吗? 省消委会公布2019年“十大房地产中介服务潜规则”,呼吁市民远离相关套路和陷阱
文/记者 梁展宏 图/记者 洪喜鹏
置业案例:警惕中介行业的各种“潜规则”
●套路一:低价房源引客,乘机推销业务。黄小姐近期准备买房,就特别关注中介机构橱窗的广告信息,等看到让她心动的房源,走进公司详细交谈,才被告知这些房源信息要么过期要么出售。接着中介人员就开始热情推荐其他房源。
●套路二:营造热销假象,诱导仓促成交。李女士在中介的带领下来到某楼盘看房,在看楼过程中,中介和销售人员不停制造紧张氛围,说由于政府限价,楼盘价格低,销量好,小户型只有两套了,再不买都被别人抢走了。在虚张声势和不停催促下,李女士迷迷糊糊地交了五万元定金,并交了首付款32万元。事后李女士查询发现,该楼盘实际上还有很多小户型房子并没有销售出去。
●套路三:定金收取设陷阱,两头忽悠做文章。在中介的带领下,市民梁先生到市内某小区看房。当时在中介人员一顿忽悠下,就交了1400元定金,而且未签订任何协议和拿到相关收据。之后感觉有问题要求退款,而此时中介不再理睬他。第二天梁先生到中介公司索要,直接称已转给业主,要买就抵房款,不买也不给退,坚持到最后仅仅要回500元,白白损失900元。
●套路四:服务收费不透明,“其他费用”花样多。市民刘先生通过中介购买了一套总价88万元的房产,交易过程中刘先生发现,除了卖方、政府收的房款和有关税费外,由中介收取的费用多达3.2万元,这些费用包括评估费、律师费、按揭顾问费、中介服务费等,这些收费里面有些有票据,有些则没有。刘先生觉得这些费用的收取不透明,有坑人之嫌,尤其是按揭顾问费、评估费都是统一被纳入“其他费用”的名目中收费。
●套路五:个人信息遭泄露,骚扰电话接不完。李女士通过某线上房地产中介平台购买了一套住宅,谁知刚成交不久就接到各种骚扰电话,开始是装修公司打来的,一天可以接十几个,让人听到神经衰弱;随后是各路中介来电话,有的推销各种楼盘,有的询问要不要放盘,很明显是中介泄露了李女士的核心个人信息。
●套路六:违规变通办假证,风险损失客户担。赵先生通过某房地产中介购买了一套二手房,但由于赵先生无法提供工作满一年的完税和社保证明办理银行按揭,在中介的诱导下,赵某同意另支付中介2000元“变通”代办费,办理虚假证明,后来银行发现有假不予受理,在交易不成功的情况下,中介却拒绝退回中介费和代办费。
●套路七:所谓优惠藏猫腻,变相涨价是目的。购房者刘女士在中介销售推荐下来到某楼盘售楼部咨询情况,销售人员以“购房可以享受团购费6万抵15万优惠”为噱头吸引人。刘女士交了2万元定金和1万元团购款,并在中介人员不断催促下匆匆签下了认购书。待刘女士回家仔细阅读相关资料后才发现,购房总价中并没有减去已经缴纳的6万元团购优惠款,反而额外多交了1万元的团购费。
●套路八:解押房贷套路多,游说卖家借“高利贷”。杨先生委托中介代售其名下一套房产,该中介让其同事与杨先生达成成交意向,并交了10万元定金。由于杨先生的房子还在按揭还贷中,需用50万元资金从银行解押。中介公司向杨先生提出:一是可拿家里其他房产去高利贷公司做抵押贷款,二是向房产金融机构借钱还贷款。由于利息都太高,杨先生没有同意。中介公司便要求杨先生降低房价5万元,作为买方帮其从银行解押的经费,否则就限制其继续出售该房产。
●套路九:“看房确认”要签名,霸王条款闹人心。早前,市民李先生通过房屋中介去看一套标价100万元的二手房。看房前中介告诉他,根据“行规”,需先签署“看房书”。李先生购房心切,只好在中介预先准备好的《看房证明及委托协议书》上签名。根据协议,如房屋成交,李先生应支付成交价的3%作为佣金。同时“看房书”上明确约定“在一年内,看房者直接或间接与房主成交,都视为由该中介公司促成交易,须支付上述佣金及等额于佣金25%的违约金”。
●套路十:全权委托释善意,恣意妄为损权益。刘女士委托房产中介出售闲置住房,中介张某让其签署一份房屋全程包销委托合同,由他们代为售卖,刘女士欣然答应。刘女士到一家公证处办理了为期6个月的委托书,并将房屋产权证交给了张某。在合同到期后,房产未售出,刘女士多次要求归还房屋产权证原件,中介张某以各种理由推脱。刘女士前往房管局查询时竟被告知房屋已被张某抵押给了他人。
业界观点:
中介洗牌潮持续,
规范化程度决定从业者出路
“为改变以往经纪行业成交为王,经纪人、门店之间恶性竞争,以及由此带来的消费体验差、经纪人职业地位低等局面,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人、物、数据在交互过程中产生关联,以技术+平台将重构智能居住生态。”在上月举行的贝壳找房中山区域中介品牌诚信服务发布会上,贝壳找房副总裁葛静表示,以真房源管理标准、经纪人评价体系等手段搭建行业信用数据基础,通过严格准入制度、信用体系建设和平台规则维护引导等方式,贝壳正力争从根本上改善消费者居住服务体验,实现经纪人职业化健康发展。
葛静认为,以真房源为核心的管理标准的建立,是中介行业规范、合法经营的重要基础。为更好地落实互联网诚信守则,贝壳平台还联合品牌主,共同推出资金安全、交易不成退佣金、物业欠费先行垫付、带看安全、不吃差价、过户枉跑补偿和漏水保固等一系列服务承诺。
“真房源是最基本的标准和底线,更是一场关乎行业价值观的趋势变革。”中山乐有家房地产总经理李功镇也认为,在目前房地产行业洗牌、国家对行业整顿日益常态化的背景下,不合规的中介从业机构被市场淘汰只是时间问题。在目前中介行业朝着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三大方向发展的大环境下,他认为规范程度将尤为决定中介机构的综合竞争力。
“目前,中介行业如何通过大数据、科技手段不断建立和优化由上至下标准化、统一的中介服务流程,是中介服务建立良好的服务品质和口碑的关键。”李功镇介绍,以2014年上线的“乐有家找房APP”为例,过去五年来该APP一共进行了83次升级更新,截至目前已开发出VR看房、楼盘航拍、虚拟装修、AI智能找房等客户可以直接享受的科技成果。
作为在中山成立的本土中介品牌,中山华振地产总经理梁观武向记者表示,假房源是难以根治的中介行业的“牛皮癣”,也是影响购房者体验、对行业认可度的重要因素。与行业巨头深度合作、科技赋能等,让目前华振旗下门店平台通过线上交易流程的可视化、线下的闭环服务和平台承诺,有效提高了交易效率和透明度。
新闻推荐
邮储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镇区行”走进三乡 银行协会携手助解“融资难”
邮储银行与三乡商会、青企协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本报记者文波摄本报讯(记者徐钧钻)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山市分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