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山搭建病理学国际交流平台 香港知名病理学专家马童丽丽心系家乡医疗事业发展
83岁高龄老人在家乡
筹备一场国际医学盛会
马童丽丽的丈夫是香港著名的骨科医生马健隆,有着“骨科圣手”的美誉,而马健隆是四大百货创始人马应彪之孙。几年前,马童丽丽和丈夫一起回到中山市南区马应彪故居,家乡巨大的变化、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他们,夫妻俩在中山买了房子,把心心念念的祖居地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
夫妻俩都是医学界的名人,2012年马童丽丽从工作了40多年的病理学岗位上退休,丈夫马健隆工作到2017年退休。2018年1月份,马童丽丽教授在南区办事处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中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参观及了解病理科的情况。在短暂的参观后,她觉得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的硬件环境很好,但软实力有些弱,遇到一些特殊的问题还要到广州去处理。马童丽丽与病理科医生及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后,她提出病理科有哪些困难,她可以帮助解决。
她发现中山的病理科医生平时忙于业务,很少有机会与外界交流,参加学术活动的机会也很少。“这么多年来,我在国内外参加各种大型病理学术方面的活动,从来没有看到过中山的医生。”马童丽丽说,遇到疑难病例的片子,中山的医生要拿到大医院处理,她觉得需要有人帮助这些病理科医生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她有一个构想,希望在中山举办一场国际性的病理学学术会议,给中山的病理学医生打开一个向外交流、学习的窗口。
从去年马童丽丽就开始筹备在中山举办一场粤港澳大湾区病理前沿学术研讨会。这一年中,她在香港和中山两地奔走,用自己的影响力及人格魅力邀请到了很多世界、香港知名的教授来中山传经送宝。在大会最后准备期间,马童丽丽这位已经83岁高龄的老人家为了安排好会议,把会议的每个细节都准备好,她每天都是凌晨才睡觉,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因此还累病了几天。
“我希望这些来自美国、香港及内地的知名专家来到中山后,能够真正给大家带来最前沿的学术信息,希望美丽的中山能够给这些专家留下美好的印象,让他们以后还想再来。”马童丽丽以主人的身份,提前几天从香港赶到中山,亲自安排接送每一位专家教授,她用自己的钱请专家吃饭,为专家们准备小礼物。
为中山医生搭建向外界学习的桥梁
“这次会议举办得很成功,对我们来说,开阔了眼界,学习到国际上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市人民医院年轻的病理科医生黄巍说,最让大家折服的是,马童丽丽教授以83岁高龄,不辞辛劳,完美主持了此次会议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全程不用讲稿,所有主持词、介绍专家等都一气呵成,给大家充分展示了一名具有丰富学识的国际知名病理学专家的水准。
为了帮助中山的病理科医生提高诊断水平,为他们提供学习、交流开会的机会,马童丽丽教授决定为中山年轻的病理科医生提供一次去香港学习的机会。去年6月,黄巍幸运地获得了这个机会,到香港玛丽医院进行为期2个月的进修学习。
“在香港学习的两个月中我得到了马教授很大的帮助,在我没有地方住的时候,马教授把我接到自己家中住,让我不要分心,努力学习新的技术及诊断要点,将来能够帮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解决病痛。”让黄巍感动的是,马教授不仅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帮助,还教会了她很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让她受益匪浅。
从香港回来后,黄巍将在香港学习到的穿刺技术及病理诊断的知识应用于平时的诊断工作中,很受临床欢迎,准确率大大提高,开展了很多细胞学新项目。还能够通过小小的一根穿刺针对患者甲状腺、浅表淋巴结及肿物进行穿刺,进行良恶性的诊断及定性诊断,从而帮助患者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减轻患者痛苦。
马童丽丽说,病理学知识日新月异,不与外界交流学习就不能更快地提高。中山的这些医生踏实勤奋,他们需要的是一些机会,她希望给这些医生搭建一座桥梁,让他们和国内外知名的病理学专家取得联系,有了问题能够找到最好的专家去解决。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让中山的病理科医生能够有机会向美国及香港、上海、澳门等地更多的知名专家教授学习、请教,搭建一个国内、国际交流平台。
让中山的病理科医生兴奋的是,在这次会议期间,代表国内病理学界最高水平的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朱雄增教授表示,以后会定期到中山讲课授学,帮助中山的病理科发展再上一层楼。
这些年来,乐善好施的马童丽丽夫妻俩心念着家乡的发展,他们曾为南区的教育事业慷慨捐资。83岁的马童丽丽希望以后能把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在家乡的病理学发展上,能够为中山的医学发展出一份力,让中山的病理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发展中独放异彩。
文/图 本报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林茹珠
相关链接
马童丽丽,1960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1965年至1967年远赴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系工作学习,1968年至1997年工作于香港大学病理学系,期间于1977年获得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先后获得澳洲皇家病理科医学院荣授院士、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病理科)、香港病理学专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会员及超微结构病理学的会员等殊荣。她在肝脏肿瘤、食道肿瘤、肺肿瘤及其它疑难病例诊断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她建立了香港大学第一个电子显微镜室,服务于大学的各个部门,包括基础科学和材料科学。
新闻推荐
深化科技交流 促进科技创新 中山市科技工作者协会召开第四届第一次会员大会
本报讯(记者谭华健)记者10日从中山市科技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科工协)获悉,日前,科工协召开了第四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大会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