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轴”,以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为“核心” 中山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使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中山日报 2019-12-09 02:16

五桂山桂南村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活设施配套建设、乡村景观改造、自来水管网更新和河道整治等项目,重点保护好和发展好特有的山水美、自然美、人文美,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全力打造殷实宜居的秀美村庄。资料图火炬开发区珊洲村是集农业、科普、教育、观光、健身于一体的“山水诗画型”秀美村庄。夏升权 摄南区曹边村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侨乡村落。文波 摄绿树环抱的沙溪元亨里。余兆宇 摄三乡镇古鹤村优雅的民居环境。资料图横栏镇已是区域性花木产业集散中心。资料图▼古朴典雅的大涌镇安堂社区。 资料图▼黄圃镇石军村枸杞菜种植基地。右图为种植户在采收。 资料图东升镇脆肉鲩养殖采取“基地+农户”方式,使其继续保持全国养殖面积最大脆肉鲩专业镇的江湖地位。文智诚 摄驱车进入五桂山下、伶仃洋畔的中山市,您会看到一条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河涌水清鱼游,工业园区、居民小区、大小村庄有序分布在绿树掩映中……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座传统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到处可见风光旖旎、恬静舒适的乡村田园,一座座精致的农家小院房前屋后瓜果飘香,随处可见农民安居乐业的身影,中山乡村原始形态和山水田林风貌的自然禀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焕发出无穷魅力和勃勃生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中山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山根据中央和省确定的“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转变”任务要求,以实施“六个百”工程为抓手,举全市之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别是2019年以来,中山市紧紧盯住《中山市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和2019年乡村振兴工作清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本版文字 黄标 麦雄伟 林簇

新成果

整治初见成效,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有提升

走进五桂山桂南村,眼前就如一幅古朴、美丽的画卷:一处处富有浓郁岭南特色的村居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人在村中,村在景中,景在画中,浑然天成,周围山清水秀,草木葱茏,鸟语花香,飞瀑流泉,宛若世外桃源。

桂南村因地处五桂山主峰正南山麓而得名。村委会所在的马溪村是桂南最大的自然村,在群山的环抱之中,宁静的村庄鸡鸣狗吠,炊烟袅袅;村民们的漂亮小楼房错落有致,宽敞的休闲广场上散摆着石凳石桌,小健身广场上各类健身器材俱全。村民的房屋多依山而建,依地势层叠错落,山上的流泉奔涌而下,环绕民居而过。古风犹存的客家人,在这里怡然自得地享受安宁幸福的生活。

这得益于近年来五桂山办事处每年投入100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用于桂南村的村庄整治,村道全部实现了硬底化,家家户户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桂南村的农家书屋成为省级示范性农家书屋。在村委的大力倡导下,爱护环境、美化环境已经成为村民的共识,自觉维护美丽家园的举动已经融入村民们的日常生活。

如果说五桂山桂南村本身就具有秀美村庄的天然禀赋优势,那么,今天的黄圃镇石军村的秀美风光则源自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革命老区黄圃镇石军村,昔日淤塞的河道如今宽敞干净,河岸上绘满彩绘的河景:绿色的水杉落羽杉排成一排,平整的小路铺在草地上,五十年的老树伫立在码头,小木船停泊在村中窄窄的河道里。“一年前,村里的河道仅有一米宽,河道两旁遍布村民乱搭乱建的棚子、停车场,河道里常常漂浮着垃圾。”石军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宋华如是坦言。

据介绍,以前该村很多村民违规占用土地,在河涌两边搭盖停车棚,河道边都是碎砖石,河涌水面仅仅1米宽。2018年10月,石军村开始对村内河涌两岸乱搭乱建的建筑进行清理。到11月,村内河涌两岸的违规建筑和私人堆放物品已经清理完成,河涌也变宽变干净了,村委会组织人员在河涌两岸沿街墙面上绘制了一幅幅乡村生活图景。

作为黄圃镇新农村示范村,石军村有7公里长的河岸线,水道边上曾经有码头和数间厂房,2019年3月,石军村在该处建成了占地面积约9900平方米的细岗渡头文化湿地公园,绿道上种植了红花羊蹄甲、凤凰木等本土乡土树种。此外,拥有百年历史的乌珠渡口旧址也保留在绿道公园里。如今,湿地公园成了石军村和周边村民傍晚休憩的好去处。

其实,如今在中山市各镇区还有很多类似五桂山桂南村、黄圃镇石军村这样的秀美村庄,比如南区曹边村、坦洲镇新前进村沾涌经济社、沙溪镇元亨里村、火炬开发区珊洲村等。2016年以来,中山市制定实施《中山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多措并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特别是中山市全面实施秀美村庄工程,并分别启动三乡、五桂山、坦洲和民众四批秀美村庄连片示范带创建工作,使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整洁得到较大提升。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山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根据《中山市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按照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三个梯度层次,全面建设“业兴、村美、人和、民富”的美丽乡村。全市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以美丽宜居村(居)和特色精品村(居)创建为导向,每年建设一批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力争点线面连片的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片区。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生态镇18个,广东省生态示范镇15个,创建生态示范村247个;建成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12个,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38个,广东省宜居示范社区64个;成功创建广东名镇5个,广东名村12个。

新思路(一)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轴”,实施“一工程两行动”

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科长林浩东介绍,2016年—2018年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虽然成效明显,但仍有些镇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效果欠佳,仍需加大力度整治。为此,中山市今年重点推动实施“一工程两行动”,确保今年底全市80%的村居达到干净整洁村的标准。

根据《中山市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行动方案》,中山市确定2个市级示范镇、15个市级示范村为创建对象名单,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典型示范转向面上推开,按照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建设要求梯次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在2019年底,示范镇所有行政村及示范村率先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到2020年,示范镇所有村基本建成美丽宜居村,示范村达到美丽宜居村以上标准。

自2017年以来,中山市财政每年安排每个美丽宜居村300万元、每个特色精品村1000万元的资金补助,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示范精品村居。目前,全市已确定92个美丽宜居村创建对象、18个特色精品村创建对象,累计投入3.24亿元推进项目建设,建成了一批如南区曹边村、三乡镇桥头村、小榄镇永宁社区等各具特色的精品示范村。

中山市制定《中山市农村“厕所革命”行动方案》,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目前,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100%,累计建有乡村旅游厕所40座,建有农村公厕791座;2019年拟新建改建125座,2020年拟新建改建88座。同时,制定资金奖补方案,推动农村改厕提质增效。

中山市开展春夏秋冬季村庄清洁行动,共确定200个行政村(涉农社区)为2019年干净整洁村创建对象,明确创建标准和具体工作要求,确保2019年年底全市80%以上行政村(涉农社区)达到干净整洁村总目标。

据统计,仅2019年上半年,全市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40172.71吨,清理村沟村塘淤泥数量33599.33吨,清除村内残垣断壁2132处,张贴宣传标语数量3356条;清理水面漂浮物1.75万吨,清理河长1431公里,24个镇区已建立河涌日常保洁机制,河道清淤112条,长140.43公里,整治疑似入河排污口240个,拆除违法占用河道、影响河水通畅及河岸环境的违章建筑物1143处;目前全市已实现“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全覆盖,大部分镇建设完成至少一个垃圾转运站,大部分村(居)均建有垃圾集结点,24个镇区已建成有毒有害垃圾储存仓库和可回收物暂存仓库;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不适宜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建成分散式污水设施24座、在建16座。通过整治,中山已实现村庄保洁覆盖面1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100%,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

小榄镇在15年前就先行先试全镇雨污分流与污水治理工作,如今,全镇截污率已达九成,污水收集管网已达271公里,让这个珠三角的老牌工业小镇,又重见绿水环绕的水乡美景。

新思路(二)

以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为“核心”,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在黄圃镇石军村祥兴路一带长约4公里的沿路两旁是石军村的特色农业产业带,两边分布着枸杞菜、花木苗圃、冰糖橙、葡萄等特色农业种植区。这些都是石军村近年来引进的特色农业产业,仅该村内枸杞菜种植面积近150亩,枸杞菜田的土地租金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20多万元的收入。与枸杞菜种植基地一路之隔的沛球水果家庭农场正发展多元化的特色农业,该农场种植面积约56亩的葡萄、冰糖橙等品种,仅冰糖橙年产量就达3500公斤;带动周边17户种植户种冰糖橙面积409.5亩,成为当地连片种植的水果新品种;该农场已成为周边的热门生态游景点,农场收入增加一半,同时也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目前已有3名周边村民在此固定就业,旅游旺季需聘近10名村民。

黄圃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局长吴锐林介绍,目前镇内已形成水产、花卉苗木和小水果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该镇拥有上规模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近300家,正加快推动部分企业与当地特色农业资源对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产业链。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小建坦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振兴了,农民才能过上富裕美好生活,乡村才有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中山市正在从以下几个抓手着力,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绿色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富民兴村带动作用,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一是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中山市已建成西北部、东北部和古神公路百里绿色园艺长廊片区,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绿化苗木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中山市淡水养殖产量位居全省第5,四大家鱼出口占香港市场40%、占澳门市场80%;出口澳门蔬菜占当地市场50%。中山市将继续调优产业结构,着重发展这些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高效产业。

二是擦亮农业品牌。全市已先后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0个,全市有效期内的无公害农产品53个、绿色食品15个,有效期内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 45个,成功打造脆肉鲩、南美白对虾、石岐乳鸽、神湾菠萝等一批有品质、有口碑的“金字招牌”。

三是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计划在2020-2022年分年度投入各5000万元,打造东升脆肉鲩和横栏花木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发展新载体,引领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加速提质增效,形成园区强农的产业兴旺新格局。

四是全面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3年行动计划。出台《中山市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1年,每年扶持2个镇和1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 4个特色农业专业镇和20个特色农业专业村,新增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五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目前,全市土地流转率超90%,形成1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近45万亩。同时,部分镇村采取“BOT”运作模式,以合作、入股、租赁等方式,将集体产业用地与民营企业进行高位“嫁接”。如东区沙岗经联社通过资产交易平台将18亩集体建设用地与民营企业合作兴建综合市场项目,村集体获得租金收入4300多万元,并在20年租期结束后由村集体取得物业所有权。

六是实施“粤菜师傅”工程。目前,全市已认定2个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以及3个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已完成中山脆肉鲩烹饪、小榄炸鱼球、石岐乳鸽、中山金吒、中山茶果之叶仔等5个具有中山特色的菜品开发并上报。

新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多部门齐心合力协同推进

诚然,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中山市秀美乡村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中山市民们都有深切感受。但是,中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目前许多镇区的乡村振兴规划与秀美村庄、宜居村庄等各类规划之间未能有效衔接,未能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规划体系,导致规划内容可操作性不强,难以落地实施;立项、环评、招投标等项目建设环节过于繁杂,导致项目落地难;职能部门协力不够,资金未能有效整合;乡村振兴供地用地机制不顺畅;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不彻底。

李小建坦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个字内涵非常丰富,从中也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农村农民方方面面,需要全市各部门、各镇区甚至全社会同心同向、协同推进。

如今,中山决策者们正在从几个方面谋划对策。一是完善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体系,逐村编制好村庄规划;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乡村建设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的统筹衔接,树立全域一盘棋的规划理念,体现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和多规合一的要求,做到农村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农房建设、公共建设等一张蓝图、一体推进。

二是简化美丽乡村项目审批程序,市委市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尽快落实政策,使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含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单个类别工程投资在1000万以下的项目免立项审批;对环评、土地使用审批、招投标、施工许可等环节,尽快出台相关美丽乡村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或指导意见,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实施。

三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市财政设立美丽家园、美丽廊道、美丽河湖、美丽田园和美丽园区“五大行动”的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厕所和三线整治等项目的资金投入;有效整合相关涉农资金,重点向市级示范村倾斜,加快推进示范点建设步伐,打造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示范村,形成带动促进效应。

前沿观点

加快推动农村产业兴旺,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记者在走访多个乡村中发现,许多青壮年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最关心的问题是“如果种地不挣钱,我回农村靠什么养活一家老小?”所以,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是要让农村各类产业发展起来,让农民尤其年轻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近几十年来,城市在不断地发展,乡村却日渐破败、萧条,原因是农村活路少、农业不挣钱,迫使农民纷纷撂荒土地进城打工,甚至很多农民纷纷搬离乡村,乡村空壳化、边缘化日渐严重。

2018年中央一号文指出:“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五者统一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其实,这五者之间具有一环扣一环的严密逻辑关系。首先,如果乡村“产业兴旺”,农村各类产业经济蓬勃发展,农民就可以在家门口就业,而且就业收入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使农民无需再为“吃了上顿没下顿”而担忧,农民越来越有经济实力消费享受各种工业现代化产品,这就是“生活富裕”;当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必然会追求各种精神生活,追求居住环境优美舒适、公共设施齐全便利,生态环境绿色和谐,这就带来“生态宜居”;当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在不断提高,农民的风俗习惯、言行举止必然符合社会主流精神文化要求,使农村一片祥和安宁,这就带来“乡风文明”;当农村社会秩序井然、安定和谐,无不良社会因素干扰,农民安居乐业,这就是“治理有效”。所以,从这个逻辑关系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是让农村各类产业经济兴旺起来,让农民能够在家门口就业。

如何给农民在家门口创造就业机会?正如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小建所言,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农村农民方方面面,需要全市各部门、各镇区甚至全社会同心同向、协同推进。因此,中山市应该多部门齐心协力推动中山农村产业兴旺,比如,各级政府部门要出台真正利农惠农的政策,帮助农民围绕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业、旅游业等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在家门口的增收渠道。

新闻推荐

文化引领做好民间外交使者 中山中视文化董事长殷东坚守初心,勇当中山和南美各国民间交流的“开荒牛”

2017中国与智利友好文化交流新闻发布会上,殷东在大会上致辞。秘鲁时间10月14日晚,一场纪念首批华人抵达秘鲁170周年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