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法治精神,守护公平正义 在法治建设中彰显律师社会责任感

南方日报 2019-12-06 06:13

律师曾茜茜。

律师熊小薇。

律师王向东。

12月9日至10日,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举办的“世界律师大会”(GlobalLawyersForum)将在广州举行。这场中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40周年以来由我国首次主办的大型国际性律师交流活动,也让律师这一职业群体再次进入社会的聚光灯下。

长期以来,中山律师致力于法治建设,他们活跃在矛盾纠纷调解、促进法治建设、服务经济发展、建言社会治理等领域,深耕专业、精益服务,用法治精神践行职业责任,成为法治中山建设中的一支先锋力量。

撰文:何伟楠陈娟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1法援律师努力当好弱势群体的“代言人”

进入职业生涯的第9个年头,中山律师曾茜茜仍然清楚记得自己多年前经手办理的一宗法律援助案。

2011年8月15日晚,在中山工作的重庆人朱进(化名),骑着一辆摩托车赶着夜路,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场惨烈的交通事故正在靠近。23时00分左右,朱进驾车刚刚行至岐江公路沙溪交警大队路口时,一辆同向疾驰而来的重型货车将他连人带车撞倒在地。事故造成车辆损坏,朱进当时便受伤倒地不起。2011年9月2日,中山市交警部门对事故责任作出认定:货车司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朱进被送往医院后,经医生诊断,事故造成他“右大腿严重绞榨伤”。先后经过四次手术、住院治疗92天,仍未达到出院条件。尽管对方先行支付了部分赔偿金,但是长时间住院所需要的高额治疗费,仍然让本来就不富裕的朱进一家难以承受。尽管医院书面依然建议朱进继续住院治疗,但是他已经无力支付高昂的住院费用,不得不提前出院。

“当事人等不起了。他们最需要的是,尽快结案,拿到赔偿,否则生活都难以支撑。”曾茜茜回忆,自己接手案件担任法律援助律师时,当事人的生活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刻不容缓,曾茜茜立即帮助朱进到法院立案提起诉讼,将事故另一方当事人及其保险公司同时列为被告。曾茜茜明白,诉讼不是最终目的,对于朱进来说,眼下最重要的是尽快结案,那么,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双方自愿接受调解。她积极准备诉讼证据,并与被告深入沟通,最终,说服对方接受法院主持的调解。3个月后,朱进顺利拿到了被告赔付的42万余元。

“在法律援助案件中,一个律师更容易感受到自己的职业价值,能从其中感受到帮助弱势群体的收获感。”曾茜茜表示,这宗案子已经过去多年,每到逢年过节,自己仍能收到朱进发来的问候短信。这种亲切而又平淡的联系,不仅让自己对职业有了更多认同感、满足感,也让自己更加不忘入行的初心。未来,自己将坚持做好每一宗法援案,当好弱势群体的“代言人”。

执业即将进入第十个年头,曾茜茜也早已有了新的职业规划。2017年,中山市律师协会未成年人法律专业委员会成立,她担任主任助理至今;2018年,她又加入了民革中山市委法律志愿者服务队,成为一名“律师义工”。曾茜茜表示,作为一个母亲,自己近年来开始重点关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问题,利用自己作为辩护律师的身份,走进这个群体。不仅仅关注案件本身,还更关注案件背后的人,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机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帮助迷途未成年人重回正途。

“希望能够利用好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和现有的一些平台资源,做好这件事。”曾茜茜说道。

2“村居律师”扎根镇区“播种”法治精神

从2005年不间断服务五桂山所有村居至今,不知何时,熊小薇身上多了一个“村居律师”的标签。15年,也是中山市固定律师团队服务镇区村居的最长时间记录。

“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法律能断。镇区村居法律服务的关键就在于,群众对法治的认识度和接受度有多高。”熊小薇介绍,她最近刚刚处理完五桂山某村股联社的一宗离婚诉讼案。案中,股联社公开出让土地,每位股民可获股权分红50万元,作为股民的未成年人刘某就是获利者之一。但不巧的是,刘某的父母正在因离婚纠纷处于诉讼中,因刘某的抚养权还没有生效判决予以确定,双方对儿子的股权分配款如何处置产生了不同意见。刘某父亲要求暂停发放股权分配款,但遭到了刘某本人及其母亲的反对,母子二人坚持要求将股权分配款发放到刘某本人账户。

尽管股联社多次邀请驻村律师参与该事项调解,但刘某父母双方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矛盾调解陷入僵局后,熊小薇带领团队决定引导双方通过诉讼解决。法院审理认为,在刘某父母离婚诉讼尚未结束前,刘某的抚养权未确定归谁,股联社暂停发放款项并不违法,驳回了刘某母亲的诉讼。很快,离婚案有了结果,刘某的抚养权判归母亲,离婚诉讼生效,股联社随即按照刘某提供的判决书及生效证明书,将股权款发放到了刘某的账户。至此,这宗闹得不可开交的纠纷,通过司法途径顺利得以解决。

熊小薇表示,这类看似简单却纠缠不清的“家务事”和邻里纠纷,在基层普遍存在,也不可能避免。最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解决矛盾的顺畅渠道。在这些案件中,矛盾双方相互怄气,往往都很强硬,互不退让,“一调解就拍桌子”,也不愿意打官司。随着中山市大力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推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的工作,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逐渐延伸到了基层,类似难调解的案子也越来越容易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

“村居律师推动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大意义,不是在于调解案件的数量,而在于建立一种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法治观念开始逐渐深入人心。”熊小薇表示,近年来,其组建律师团队扎根基层,以团队化、产品化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质量,也将法治精神深入传播到了基层的各个角落。

据统计,2018年至今,熊小薇律师团队在五桂山审查合同109份,涉及金额过亿元;出具律师函或法律意见书30份,举办法治讲座34场,服务人数2600余人次;参与重大事项谈判签约17次,提供法律咨询359次,服务咨询421人次;参与调解纠纷13次,代书合同、法律文书177件,参与诉讼代理18件。

3“双证律师”志当知识产权“守护者”

相比更多服务民生领域的法援律师和村居律师,市政协委员、广东雅商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向东近年来则重点服务民营经济领域,专注于知识产权类案件。

王向东介绍,去年年底,他接手了一宗跨国商标侵权诉讼案。案中,中山企业为美国企业“贴牌”代工生产空调,但是,另一家美国企业在中国抢注该商标后,发起了侵权诉讼,将中山企业列为被告。实际上,中山代工企业制造的贴牌商标在美国已经注册使用了数十年,其生产的空调也全部定向提供给美国客户,并不在国内销售,却被一家在国内抢注商标的美国企业告上了法庭。这样的案子的最终判决结果,不仅将影响一家本地企业,还将在知识产权类案件的司法审判领域形成示范效应,甚至对民营经济市场的法治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目前,王向东已接受了中山企业的委托,为其辩护。

从具体的个案中,考量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凸显的是律师的专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感。王向东曾经是个标准的“理工男”,1992年他来到中山,供职于中山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在负责企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他开始接触到法务工作。为了应付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的法律相关事务,他开始自学法律,并于1996年考取了律师资格证。过去认为距离律师这个职业很遥远的他,开始一步步走进这个全新的职业领域。1998年,王向东辞去在企业中的工作,开始正式从事专职律师工作。

2000年,王向东又考取了专利代理人资格证,这也使他成为中山市第一位既拥有律师资格、又具备专利代理资格的知识产权法律复合型人才。过去在企业工作的经历,也为他深耕知识产权类案件领域起到了助力的作用。

“专利,是用法律和技术语言来界定发明的技术方案,它的内容是非常严谨的。所以,研究和办理知识产权类案件,是一件对法律和技术知识背景要求都很高的工作。”王向东表示,成为一名知识产权律师以后,其理工学科知识背景和法律专业知识背景同时都派上了用场,这让他能够深入理解相关案件的技术内容,同时运用对应的法律知识去处理案件纠纷。

王向东表示,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保护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的合法权益,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需求,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中山执业21年来,王向东办理过的知识产权类案件已经超过1000件。作为广东省知识产权律师专业库专家,现任中山市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的他表示,自己将承担更多的职业责任和时代责任,当好知识产权“守护者”,为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尽一份力。

曾茜茜、熊小薇、王向东,只是中山律师群体中的三位代表。中山律师,发挥职业潜能,贡献专业力量,成为法治中山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新闻推荐

斯巴鲁召回部分森林人、XV

商报讯(记者梁展宏)记者从斯巴鲁汽车中山经销商方面获悉,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透露,斯巴鲁汽车(中国)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