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重塑 唤起全社会斗志激情 三论中山思想再解放
□吴森林
罗三妹山半山腰,矗立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青铜塑像,世纪伟人当年发出“不走回头路”的世纪强音,也昭示着一个时代的辉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面临发展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亟待破解发展困境的中山,更应重温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语,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01
解放思想的深厚底蕴,引领中山在改革开放中勇立潮头。
历史的镜头拉回上世纪初,一代伟人孙中山首倡“敢为天下先”,在其影响下,香山俊彦想常人所不能想、及常人所不能及,奔走天下,惟求大同;
从三乡雍陌村走向世界的思想家郑观应,著《盛世危言》发千古之思,“危言”永不过时,居安思危是大智慧,处危解危更是大魄力;
1976年,比安徽小岗村“大包干”还要早两年,板芙鲤溪率先冲破思想桎梏,开展了一场静悄悄的土地革命——“联产到劳”,成为广东农村体制改革的先锋;
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中山时意喻深远地道出了“不走回头路”的警世诤言,引领社会解放思想大潮涌动,改革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
得益于全社会大胆解放思想,敢闯敢干、先行先试,让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山,勇立潮头欣欣向荣:10年间工业产值纵身跃过1000亿元、2000亿元和3000亿元三大台阶;仅占全省1%土地面积、3%常住人口的中山,经济总量多年稳居全省前列;新锐企业家纷纷崭露头角,“威力威力,够威够力”广告语一度响彻全国,“十大舰队”扬帆远航、中山制造畅行天下,“小虎”中山威名远扬。
从开眼看世界、敢为天下先到不走回头路,看似偶然,实则是一种精神脉络的传承。历史证明,一个思想解放的社会,往往就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无限希望的社会。
02
小富即满、犹豫懈怠,让曾经矫健的弄潮儿开始步履维艰。
远离了穷苦日子,有了殷实家底积蓄,过“岁月静好”的安稳日子逐渐成了中山社会的普遍心理。有些人认为苦尽甘来,现在中山城市发展“总体不错”,人居环境“掌声不断”,社会民生“宽绰有余”;有些人认为物质丰富了,“不愁吃和穿、新房敞又亮、安享太平福、子孙享不完”,何须大干流大汗;有些人认为长命功夫长命做,“步子不大年年走,成绩不大年年有”,不必焦虑自讨苦。加上地域优势及几十年来积累的相对丰厚家底,生活在这个“殷实家庭”中,现在自然是有条件享享清福了。
“开眼看世界”的自信,变成了“只在此山中”的自负。一些人“看遍全世界,还是觉得中山最好”,或吐槽大城市“车多人多空气差”的“都市病”,或轻视后发地区“山多人穷经济差”的“寒酸相”,很少换一个角度审视别人的优势和潜力,甚至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自鸣得意沾沾自喜。
小富则满相对应的,是遇事彷徨。浮躁、焦虑、畏难情绪开始攻城掠地,“等、靠、怕”的思维甚嚣尘上——等上头政策、靠以前经验、怕自己担责。这种思想很容易演变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直接导致整个社会思想禁锢、思路狭窄、犹豫懈怠、停滞不前。
归根结底,这就是小农经济思想的残存和影响。
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所遭遇的前所未有的被动局面,往深里说,也是中山社会近年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保守畏葸之果。
03
重振中山虎威,须重塑社会心理,勇敢走出舒适区,推动思想再解放。
创业容易守业难。难就难在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甘愿“啃老本”,有了新瓶也要装旧酒,穿上新鞋仍是走老路;难就难在固步自封、画地为牢,没有承认不足之雅量,更没有追赶先进之魄力;难就难在不敢告别昨日之我,来一次触动灵魂的思想再解放。
四十多年过去,今日中山已站在新的历史转折点。我们要铭记昔日的辉煌,但决不沉湎于辉煌;我们要回望走过的路,但决不走回头路;我们也要看到发展中的问题,但决不害怕面对和解决问题。
中山过去取得的辉煌成绩,靠的是解放思想。在“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下,要以高质量崛起之势重振虎威,依然要靠解放思想。要革新旧观念,引导和重塑改革创新、敢为人先、敢闯敢干、充满锐气的社会心理,在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中对标先进、勇争一流;要摈除麻木感,谨记“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再退已退无可退”,唤起全社会的忧患意识、进取精神,走出舒适区,跟上新时代;要练就硬本领,不断提高城市竞争力、企业创新力、人才创造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安逸者、懈怠者、畏难者。昨天,中山敢为人先薪火相传;今天,中山整装待发再创辉煌,坚持“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必定能找回当年的虎气、重振自身虎威!
新闻推荐
小榄菊花会上的菊花宴,吸引了各方游客关注。11月23日至12月8日,正值今年小榄菊花会的展出。游客们大可在逛菊展之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