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源自中山的LED力量“照亮”全球 木林森股份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冠群:企业练好“内功”方能深挖行业潜力
文/记者 梁展宏图/记者 洪喜鹏
企业档案
●企业名称: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
●行业:灯饰照明
●亮点:去年木林森营收成功实现了“百亿”目标,成为中山营收第一的
A股上市企业。
从“木”到“林”,从“林”到“森”:踩准风口踏上行业发展快车
与众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零”做起的中山企业一样,木林森的发展历程放在今天来看同样颇为励志。作为木林森的创始人,1992年从校园走入社会的孙清焕,第一份工作便是入职中山一家光电企业,从此结下和照明行业的不解之缘。
1996年底,孙清焕下海创业。就这样,在石岐老城区的一套房子里,木林森这家小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征程。
在那个各行各业都充满市场空白的年代,小企业只要抓住机遇、踩准风口,就有发展空间。2000年至2003年前后,木林森开始步入规模化,企业也搬到了更具规模的石岐区民营科技园。李冠群回忆称,他正是在木林森开始“小步快跑”时加入了公司。
2005年,木林森在行业率先全面引进了全自化生产线。在同行业还在使用手动设备的年代,木林森花费巨资引进了新加坡ASM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当年营收就突破了一亿多元。随着自动化的普及,加上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这家“亿元户”企业也正式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2010年前后,木林森LED封装业务的年营收已经接近5亿元,每年业绩基本保持着40%至50%的增幅,企业员工规模也达到了近4千人的水平。
“面对产能、业绩的高速增长,城区的生产厂房规模满足不了长远发展的需要。而就在这个时候,小榄镇政府方面向我们抛出了橄榄枝。”李冠群表示,得益于当年小榄镇政府在资金周转、土地等方面的切实扶持,2011年木林森整体正式搬迁到了小榄,并建起了15万平方米的大型厂房。2012年,小榄方面又为公司争取了70亩的生产用地用于增资扩产。如今,中山厂区作为木林森研发、生产总部,其办公、生产用房面积已近30万平方米。
李冠群表示,在企业落户小榄的同时,让他记忆犹新的,莫过于公司这些年推动LED封装行业技术标准化、普及化所带来的企业和社会效益。而这几乎奠定了木林森后续上市的重要业绩基础和行业地位。
“早些年,LED封装产业还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行业标准,而自动化封装设备生产线的引入,不但让木林森产量攀升,封装成本也起码下降了30%至40%。这种成本优势显然让我们引领了行业标准。”李冠群表示,正因为有了量升价降的规模效应,木林森甚至为行业提速、LED产品的大规模市场普及提前了4—5年。在享受行业发展红利的同时带动行业发展,这算得上是木林森发展历程上颇感自豪的节点。
而通过2005年至2015年的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2015年,木林森的营销收入已达到38.8亿元。李冠群感言,这是木林森自1996年底成立以来,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从公司成立第一年79万元的年营收,到2015年近39亿元的年营收。过去19年,近5000倍的业绩增长“奇迹”,也让木林森有了登陆资本市场的底气、实力和客观需求。
成功跨国并购行业巨头背后:以技术、初心打动严谨的德国人
2015年2月17日,木林森顺利登陆深交所中小板,正式成为A股企业的新丁。随后,木林森先后在江西新余、吉安以及浙江义乌、绍兴多地投资建厂。其中,中山小榄基地作为木林森企业和生产研发总部,吉安打造封装基地,新余则提供一条龙服务配套产品,浙江基地生产灯丝灯产品。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木林森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LED生产企业。在李冠群看来,近年公司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推动公司更稳步迅速地向前发展。
李冠群表示,当时公司考虑最多的,还有如何把木林森在LED封装技术、生产成本的优势注入到品牌“基因”,打造具有高附加值品牌产品(照明成品)。此时,全球国际照明品牌德国朗德万斯(LEDVANCE)实施品牌分拆与业务出售的消息,引起了包括木林森在内的国内众多大型企业的关注。
2017年3月,木林深正式发起了一场被资本业界视为“蛇吞象”的跨国并购业务——拟作价40亿元收购朗德万斯。李冠群回忆称,其实,当时国内不少企业都计划参与这宗跨国并购,而木林森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关键就是木林森在LED封装技术、生产规模方面的全球领先优势。这些都让一贯以挑剔、严苛的德国人,看到了木林森运营朗德万斯品牌的综合实力和诚意。
“2012年公司就推出了木林森LED照明这个自有品牌。随着国内产能集中度的提升,技术壁垒增厚,我们认为木林森这类国内龙头企业,有能力享受市场规模增速和技术升级带来的红利。而提升海外以及高端市场份额,前提是需要一个像朗德万斯这种海外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李冠群透露,目前朗德万斯具有强大的代理商和分销商网络,在全球100余个市场设有销售机构,业务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8年三季度,木林森正式完成了对欧司朗通用照明分拆业务-LEDVANCE公司的收购,成为中山乃至国内第一家成功出海并购国际照明品牌的LED企业。尤其在木林森、朗德万斯业绩并表后,去年度木林森的营收也实现营收与净利双增长——营业收入达179.52亿元,同比增长119.76%,成功实现了“百亿”目标,同时也是中山营收第一的A股上市企业。李冠群还透露,按照目前的业绩表现,本年度木林森的营收将有望冲破200亿元的大关。显然,有了全球品牌的依托,木林森的制造优势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对话
●记者:作为在国内与国际市场“双腿走”的企业,木林森如何看待眼下全球贸易大环境对LED行业所带来的影响?行业未来的挑战和机会又在哪里?
○李:由于相关政策对绿色照明行业的鼓励以及产业利润下降,近年来全球LED行业呈现产能向国内转移的趋势,GE、欧司朗、三星等国际LED巨头纷纷退出照明市场;作为行业龙头的飞利浦等则放弃大部分制造环节,转由国内企业代工生产,中国也成为了LED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平台。对于目前已经拥有全球第二大照明品牌朗德万斯的木林森来说,品牌效应和技术效应的相互叠加,将是我们在行业最大的发展机会。
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木林森业务在保持稳中有增的基础上,我们也意识到企业的发展步伐需要调整,每一步都要走得更稳、更扎实。
●记者:过去几年,不少A股企业都通过并购方式扩充自身业务领域,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在木林森看来,如何才能用好资本市场这把“双刃剑”?
○李:在登陆资本市场的这几年来,木林森婉拒了很多投资建议,甚至可以说抵挡住了很多外界“挣快钱”的诱惑。如今回头再看,企业专注本业的发展思路无疑是正确的。
孙清焕董事长一直强调,企业要挣自己该挣、能挣的钱。善用资本的力量虽然让木林森成功并购朗德万斯这个全球照明品牌,但企业在借力资本迅速做大的同时,更重要、更关键的是企业能否真正做强。除了营收规模外,企业的利润率、管理水平、技术和人才储备、抗风险能力等关键指标的叠加,是真正检验一家上市企业是否“大而强”的试金石。
●记者:当前中山释放了重振虎威的经济振兴最强音,木林森作为中山百亿级企业的排头兵,对此您有何感想?
○李:作为中山企业的一员,我们对此感到振奋。从企业角度看,这意味着政府将加强和重视对优秀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力度。以灯饰行业为例,中山在全国乃至全球来看都拥有深厚且扎实的产业基础,木林森每年就有20多亿元的封装业务销售额源于中山灯饰企业,后者的市场活力是显而易见的。从企业发展、行业振兴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未来中山灯饰企业乃至行业仍需不断加强品牌力建设,才能有效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品附加值,让中山这座“中国灯都”真正“照亮”全球市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丹丹通讯员宗轩)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山市医疗系统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