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文旅 “金马”再奔腾 中山金马董事长邓志毅表示,公司将继续扎根中山,探索游乐游艺产业新模式,拓展更大市场
扎根中山20年,中山金马的团队从涉足小型游艺机的生产,到发展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游乐制造企业,其中大型高端设备走进了长隆、方特、欢乐谷等国内外知名主题乐园,其成长的秘诀在哪?
文/本报记者 黄凡 图/本报记者 文波
洞察变化及时转型
邓志毅回忆说,20多年来,我们能够比国内同行走得快一步,关键在于洞察市场新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布局,以科技创新实施转型升级。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游乐行业刚走过了从无到有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娱乐的需求越来越高。邓志毅判断这个行业未来前景广阔,于是,1999年他成立金马游艺机有限公司。刚开始,国内的游乐设施主要跟随外国的技术,成立之初,邓志毅每年都去技术前沿国家考察,拓宽自己的视野。
2007年,邓志毅明显感觉到国内外风向的变化,国内外一些大型的主题公园开始兴起并且在旅游业取得很大成功,华侨城、欢乐谷、长隆等一批国内主题公园快速成长;在欧美日,一批主题公园也加速全球布局,这些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也和以往不同,更大型化和高端化。他和团队判断游乐装备将从中小型向中大型、高科技发展,团队及时调整了金马的发展战略,开始往高端市场发展,在相关技术创新领域进行布局。
邓志毅说:“转型升级不是一句口号,是真金白银投入物力、人力。”在转型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时候,金马也有“交学费”的经历,例如,在某个项目投入人力物力后,研发的设备没有成功。开展研发前期投入大而且见效慢,大多数老板会算“投入和产出”的账,如果不具备坚定的决心,很容易因资金困难打退堂鼓。当困难到来时,邓志毅和团队仍然坚信自己的方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投入,反而加大了对核心人才的引进和培育。
经过20年的积淀,金马的团队不断成长。目前,中山金马已成为国内大型游乐设施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产品不仅在欢乐谷、方特乐园等国内大型主题公园使用,还远销到东欧、东南亚、中东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凭借综合竞争力,中山金马的多项大型游乐设施还出现在国际著名的主题乐园当中。
就在上个月,中山金马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中山市金马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中山金马又一次站在了转型的路口。邓志毅说,向终端主题乐园发展一直是中山金马的战略方向,中山金马一直在挖掘行业的新业态、新需求。过去20年主题乐园的培育发展,游乐设施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刚需”,这也将催生一种更生活化、更普及化的文旅需求。
人才支撑企业持续创新
邓志毅在谈到何谓企业家精神时,将尊重人才、重视人才摆在第一位。
创业之初,公司资金紧张,邓志毅给工程师们开出了比董事长和总经理更高的薪资。2007年,中山金马转型升级过程中,邓志毅将大批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派到一线作为管理骨干培养,为中山金马培育出一支年轻、具备专业知识的管理队伍。
“人才不仅能招进来,还要留得住。”他说道。人才来自五湖四海,除了收入待遇,公司又安排好“衣食住行”;日常公司举行的表彰活动,甚至会对工程技术人员“偏心”;公司上市后,又通过股权激励奖励人才。一套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让技术人才留下来。中山金马还积极向外拓展人才渠道,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获得北京理工、华南理工等高校的人才支撑;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与日本、德国、荷兰、美国等地专业技术团队开展合作。
如今中山金马拥有专业、稳定的人才队伍。团队拥有全国游乐设施权威专家、教授级高工等领军人才,近200人的青壮年创意研发技术团队,以及资深特种设备专业技能人才组成的制造安装团队,还有高效运作的销售、售后、后勤团队等,为公司持续创新提供强大支撑。
邓志毅说,凭借不断创新,中山金马创造了13大类300 多个风格多样、种类齐全的产品;目前正在开发更具创新性、娱乐性、沉浸感的动漫影视一体化高端游乐设施。凭借不断创新,中山金马从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到逐步掌握了游乐设施的核心技术,实现了部分国产游乐设施国际进口的替代。目前中山金马外销的占比逐年提升,上市后,公司加快了欧美国家的国际认证和市场布局。“接下来三五年,中山金马将打造国际知名的中国游乐品牌。”他目光坚定地说道。
专访
激活“存量”潜力
●记者:您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邓志毅:我认为首先要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团队的建设。第二,企业发展要有前瞻性,不能只追求短期利益,要长远布局创新发展。第三,企业经营者自身要有坚定执着的拼搏精神。
●记者:近期,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攻坚克难,团结奋斗,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中山虎威。中山金马的团队扎根中山发展20年,对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建议?希望能够获得哪些支持?
○邓志毅:中山金马在中山一步步成长成为行业第一品牌,成功上市,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在创新和上市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上市后,我们继续加大对中山经济发展支持,目前设立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游艺机综合产品开发生产基地、港口影视动漫一体化生产基地、板芙过山车轨道生产基地,三大基地占地约12万平方米。目前,我们公司正在挖掘新需求,探索新模式,希望能够找到创新的“实验田”。如果我们的实践能够与中山的科技馆、儿童公园、核心景区的打造结合起来,探索新一代的艺术、文化、娱乐一体化的新一代科技馆或主题公园项目,项目成功后,背后将是很大的市场。
作为中山本土成长的企业,我们对中山感情深厚,了解中山情况,继续扎根中山发展。我们希望中山市委市政府能够多关心“存量”,不仅鼓励科技创新,对企业挖掘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也给予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激活本土企业家的创新活力。
新闻推荐
特别报道近日,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公布了《关于2018-2019年度第二批国家优质工程奖入选工程名单的通知》,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