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信心 重振虎威 论打好打赢经济工作翻身仗

中山日报 2019-11-11 03:12

□本报评论员

11月8日,中山高规格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全市经济工作,把脉形势、凝聚共识,剖析问题、廓清思路,发出了推动中山经济重振虎威的动员令。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不为一时的数据波动所困扰,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主动调结构、去泡沫,同时厘思路、治乱象、优机制、建平台,坚决把战略重点和发展重心调整到高质量发展上来,做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前三季度,全市GDP等主要综合性指标逐步回暖。但与此同时,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一些关键指标低位徘徊,与兄弟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产业、土地、行政架构、城镇空间布局等难以为继成为制约发展最大掣肘,加之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具有长期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推动中山经济迈入平稳、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常态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要知耻后勇、痛下决心,以绝地求生的勇毅果决,全力止住颓势,防止经济下行形成惯性、形成势能。

打好打赢经济工作翻身仗,当务之急,就是要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回望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山人凭着“敢为天下先”的精气神,靠着“不走回头路”的眼界和胆识,让昔日的农业县成为经济强市、工业强市,一举奠定了广东“四小虎”的地位。一穷二白的底子,特殊的行政体制,没有政策“偏饭“,没有经验可循,甚至还要冒着无法预估的风险——艰棘如斯,中山依然闯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子。四十年后的今天,与创业之初相比,办法一定是比困难多。要接受既定事实而不失却信心,挑起重担而不背负思想包袱,歇歇脚、喘口气,重整行装再出发。

近年中山经济增长下滑,看似突然、偶然,实际却是长期性、结构性、累积性的问题所导致。多年来,中山以占全省1%的土地、3%的人口,支撑着全省靠前的经济总量。高强度的开发、高速率的运转,必然会伴随着一些问题矛盾。这一轮的经济下行,实际上是对传统模式需要路径创新、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一次强提醒。我们要重视腠理之疾、肌肤之疾、肠胃之疾,辨证施治、把脉开方,防止病灶深入骨髓。土地规划存在乱象,就一寸一寸理顺,把乱的变规整、无序的变有序;投资结构不合理,就一步一步调结构、去库存,用转型升级的阵痛换取整个肌体的健康;项目落地难,就一点一点打通瓶颈,近忧远虑一并考量……更应看到的是,这些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具有耦合性,关键症结一旦解开,就能一通百通、一活百活。

如果说问题矛盾的解决,能够让中山“重振虎威”,那么,机遇红利的释放,则将使中山“如虎添翼”。当前,我们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两个国家重大战略,“双区驱动“利好叠加,势必带来”乘数效应“。对于中山而言,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独特优势,那就是十年磨一剑的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这是中山前所未有的机遇,开启的将是全新的空间。今后五年,就是决定中山未来地位和格局的关键期。我们要按照省委赋予的“三个定位”,超前谋划、高位布局,推动交通网络、产业发展、创新要素、平台载体、城市规划、公共配套、营商环境等全方位对接融合,以更强的信心决心、更强的渴望期待,真正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不仅争得“头啖汤“,还要饮得”长命水“。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当前中山要打的硬仗很多,必须上下齐心、左右协同,众志成城、同向发力。市委明确,要建立重实干重实绩的激励导向,把敢担当、能扛事、会干事的好干部用起来,给他们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让能者居上、有为有位成为常态。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勇于把“不能办”变为“创造条件办”的干部撑腰鼓劲,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尊重企业家价值,善待和爱护来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个体,让每一个新老中山人都成为城市主人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一起把共同事业推向前进。

“望远方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只要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谋划安排,抢抓战略机遇,把握长期大势,找准主攻方向,奋力攻坚克难,中山经济一定能够转危为机、拨云见日、重振虎威、再创辉煌!

新闻推荐

流动的“大声公”

□胡汉超张叔,是我们小区义工队队长,“大声公”是他的标配。不同于小商贩促销前录好要播放的话,只需按循环播放键便...

 
相关阅读